7 I% w% v3 v! j7 }2 X0 q* v SIERRA公司在80年一直到90年代中可是个文字冒险专业户啊,他们的“QUEST”系列多到让人吃惊,不管是《国王密使(KING‘S QUEST)》还是《太空冒险(SPACE QUEST)》,都足够做文字冒险的旗帜。《国王密使》已经出了8代了,其中的6代在声光方面就不输给“凯兰迪亚”2代,没记错的话,应该比珊西亚还早一年,片头都已经是CG加语音了,牛X啊,感觉迷题也稍微难一点,不过不至于苛刻,只可惜一直没见中文版。而7代在当初以WINDOWS 3.1,8M内存,一CD ROM之苛刻要求害的我到现在都无法一睹其芳容,当然也可惜一直无法搞到盘,耿耿于怀至今。后者《太空冒险》以恶搞著称,也已经蹦出6代,只可惜98年《HALF LIFE》一下子就让FPS玩家“半死不活”,之后衍生出的《反恐精英》借“笨拉登”之风逐渐攀上高峰,“雪乐山”似乎也忘了他们的老伙计们,前段时间风传也可能是误传的SPACE QUEST最新一代也好象没有影子了。对了,他们还有著名的“幻想空间”系列,以成人笑话出名,以花花公子LARRY做主角,历史上著名的“18禁”文字冒险(非日本HGAME!!),这个系列也卖的很好啊!7代还被国外权威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冒险游戏呢。 / @2 U% Q9 |8 g% u; s1 P9 z4 i# K" O3 ^+ Q$ j
也许只有LUCASARTS这样的充满电影色彩的公司才会如此器重文字冒险,也好歹让文字冒险的香火留到今天,也终于成为了文字冒险如今的绝对超级霸王公司。乔治卢卡斯电影里靠“STAR WARS”吃了一辈子,好歹他的游戏公司真算是全面。他们的文字冒险几乎个个是精品。《猴岛小英雄》至今推出四代,以年代来说,这个系列足够前辈级别,以素质来说,这个系列足够优秀,以发展来说,庆幸它活到了今天,在SIERRA将他们的压箱底大作“国王密使”第8代转型3D转砸了之后,LUCASART则顺利的将文字冒险多边形化了,猴岛4获得了当年E3最佳冒险提名——不要小看这个提名,要知道这个年代里,能在一片动作冒险游戏中获得提名,已经了不得了!当然,最辉煌的时刻不在这里,而在1995年。 + b5 I2 p3 F. p2 S( Q, M& W
4 x1 ?+ _0 n: A8 u+ C8 P8 t& b
下面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本人生平最爱,PC文字冒险历史上最出色的游戏: - ~& b V" }% q6 m, S 9 b$ Q# z. A7 S8 m3 ~" c8 K8 Z! j0 }* v Full Throttle,中文“极速天龙”,1995年度最佳冒险游戏,最佳配乐,最佳剧本等四项大奖,当年在无数经典即时战略游戏中蹦出来的超级经典,星球大战主角天行者卢克扮演者马克汉密尔担当主角配音,重金属乐队GONE JACKALS全程配乐,描写飞车党生活,游戏几乎如同动画电影般出色,这个游戏几乎到达了文字冒险所能达到的极限,几乎是所有文字冒险精髓之大成,天幸文字冒险有如此之大作。 5 d- L! W3 L* `
7 [7 Z8 }# g; V6 g0 q$ z* S8 s+ E" f8 C 然而这还没完,这个期间的LUCASART推出的大作一个接一个精彩,也迫使的西木头暂时放下坦克飞机,去作了银翼杀手。 ) w( s6 E1 t$ F8 H; m: s. A- v/ Q' G9 O2 ~- z% R6 A$ E# m
斯皮尔伯格导演,卢卡斯编剧会诞生什么?不是印地安那琼斯,而是文字冒险游戏《THE DIG》,延续了FULL THROTTLE的优秀传统,继承了两位科幻大师的天才想象力,这个太空背景的文字冒险大作当然的成为了当年最佳冒险游戏。 0 F! \0 Y/ H" a5 E; f7 P C
, A; f% D" b6 j0 p/ @ 然后就是将文字冒险成功3D化的大作,Grim Fandango,以另类的描写南美鬼节为背景的游戏,一样的,当年的最佳冒险游戏。% ?6 ^% w1 a+ [
9 _; A' X- ?! I6 i3 q# Z' y
PC游戏界的霸主EA也不例外,同样推出过一个系列,那就是根据著名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的名著《福尔摩斯探案记》为蓝本的游戏:《Sherlock Holmes》系列。此系列并没有把原著故事照搬来,第一作《The Lost Files of Sherlock Holmes: The Case of the Serrated Scalpel》是把19世纪末伦敦著名的连环杀人凶手“开膛手杰克”当作背景来讲述福尔摩斯和老搭档华生大夫的查案故事的。这个游戏推理性非常之强,任何线索都有可能让你形成一套解释的通的理论(我曾经和一朋友分开玩,结果功略过程大相径庭,走到了两个极端无法发展,最后还是对一件道具进行重分析后才最终走到一起,通关游戏的),层层剖析,很有乐趣。而续集《The Lost Files of Sherlock Holmes: The Case of the Rose Tattoo》(玫瑰文身)因为当年国内代理过中文版而光为人知。该作品在继承上一作高难度,高推理性的特点上,加强了声光效果,一样是极品游戏。不过此系列由于难度比较高,只有文字冒险老鸟们才能体会其中乐趣,一般玩家恐怕一开头就被凌乱的头绪打蒙了。 ! V& y, ], l+ s8 Y9 O 0 \6 e- j$ i3 l动作冒险横空出世 ) {$ _" o* m( ^% }+ P; `# r* \$ K/ K' V8 L+ D) T$ A/ u
游戏业中有个现象,和电影界差不多:一个成功的类型能够迅速的吸引来一大票的模仿者。于是游戏界才有如DOOM LIKE,DOOM TOO,QUAKE LIKE这样的“形容词”。不过文字冒险似乎注定将是一个孤僻的贵族,它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游戏种类之一,而它鲜明的特性和慢热的表现,注定了它的命运。( y/ N) e. i% @, P, R# i. _8 h
9 J/ _$ g+ n9 H/ P. x! r. F: D 一晃晃到了90年代,人的想法总要去变化。作者: dy-dy 时间: 2007-4-12 11:31 & w, Q9 l; j8 R" U ; j7 z$ S- K7 B. R1 O6 r 9 a. }0 k2 ^. o. M' ], k9 K作者: dy-dy 时间: 2007-4-12 11:34
冒险游戏历代记(上)(二) : N0 ]" i+ ?% {. G / B; y' R! ^2 { Y4 k 2003年1月15日16:10:1 网易报道 MetalfacE3 t, f( J8 \# Z% m0 R+ h1 \
2 E6 Y" g, [. y' z; X 1992年,一个来自法国的公司Infogrames推出了一款冒险游戏。在那个连游戏机都刚转到16位的年代,这个公司大胆的采用了3D架构,CG背景,多边形人物,采用电影切分镜头,故事讲述的是一栋凶宅,侦探爱德华康比和他的女主顾惊心动魄的逃离故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Alone in the Dark”,黑暗中的孤独,一般叫作“鬼屋魔影”。 5 `) o: J# a( `* A) ^! [ ) R# D. I# Z7 s. K: }5 `. K 《鬼屋魔影》中除了破天荒的采用3D架构,更主要的是,这个冒险解迷的游戏,被加入了很多的动作要素,游戏里你不光要解开一道道机关迷题,你还要和怪物们面对面的搏斗,游戏中设计精巧的迷题和惊悚的风格震撼了PC游戏界,尽管游戏中多边形的人物看上去很简陋,但是突破了平面行动的3D设计还是显示出了良好的操作感和魄力,“动作冒险”这个类型正式确立了。# D. `) t% Y, O+ _! c/ d o
9 U# U6 ? G' S! V' m+ E: P* x5 H
2年后,《鬼屋魔影》的2代推出了,增加了的动作让部分玩家大呼过瘾,也让部分玩家感到了麻烦,认为冲淡了游戏中的恐怖气氛,但是游戏的素质不容质疑,我有幸拥有一套朋友从台湾捎回来的由智冠代理并汉化的正版,至今收藏。+ m% ~* {( S" r. ]) m
( R. |7 t4 G' O/ [ `* c 所以我一直很想表达的就是:1997年CAPCOM在PS上制作的《生化危机》,尽管是个优秀的游戏,但是却并不是到现在都有人追捧的什么“开拓了游戏的新纪元”,“突破的创新”之类,这个想法在5年前已经有人作到了,三上真司(注:生化系列的主创人)也许没有接触过鬼屋系列,因为日本的个人电脑的市场之封闭是难以想象的(在PC横行世界的时候,日本固执的推行的是自己的机器PC-98,采用自己的硬件,自己的操作系统,软驱所支持的是自己的格式的盘),也许他确实为自己的“创新”自豪,因为这个游戏不仅拯救了当时快陷入低谷的CAPCOM,同时也和《最终幻想7》一起将PS推上了游戏机销售之王的地位,但是事实终究是事实,日本人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受到了疯狂的欢迎,尽管这个东西的主系统几乎和鬼屋是百分百一样的,除了换了套剧情,并且大大强化了画面音响表现,生化2代中再次被人广为称赞的双主角在1994年的鬼屋2里就有了,鬼屋系列曾经在SEGA的土星上移植过,不过日本向来拒绝美版的游戏,所以不知道是正常的。其实有时候想想真是可笑,也很感慨。 / w# F8 S: K" R3 o8 F# A% n: O 5 m5 q% k6 O; m& {# q 回到鬼屋系列上来,1996年(生化诞生的前一年)鬼屋推出了第三代作品。不过这次就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了,因为Infogrames不思进取,游戏的画面和一代相比几乎没有进步,而时间已经过了4年了,同时内容也没什么新意,不过这丝毫不影响鬼屋系列带给冒险游戏业的影响。5 W) j% `. E9 d9 y N% c
3 \( b; d' \6 M6 _: l. Q' R
这期间,PC和TV GAME界将CD ROM广泛普及,TV GAME界跨入32位元,而CD作为载体的游戏在PC上大量出产。1993年,冒险光盘大作《第七访客(The 7th Guest)》诞生了,这款游戏以无文字机关解迷为主,带有大量真人出演的影片过场,华丽的表现顿时推动了光驱硬件本身的销售增长。而隔年推出的无文字冒险游戏巨作《神秘岛(THE MYST)》则成为了买光盘驱动器的一大重要理由。这个游戏以彻底的机关解迷为主题,穿插真人影象,游戏画面为静态CG,质量超群,然而难度变态到极点,至今都有买了未通关者,却无意间形成了神秘岛游戏文化,成为了PC游戏史上最畅销作品。这个话题完全可以单令作文了,不再赘述。; f& A/ J; ~9 M+ l
4 r5 ^" r; S) S% l 好在此后的冒险游戏没有变成MYST风格的天下,鬼屋LIKE为代表的动作冒险类型游戏一古脑的蹦了出来。1994年,法国的Adeline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双子星传奇》的游戏,光盘载体,更主要的是,提供了640X480,256色的高清晰画面,类型为动作冒险,被归为鬼屋LIKE,这个游戏在美国叫“双子星传奇”(Twinsen's Adventure),在欧洲叫“大小不良”(Little Big Adventure),都卖的很好。此后1997年此游戏还推出了2代。; H! `8 j( x+ `, W. Q' C
7 [; h: V! r+ j5 [
这一年还有:Xatrix公司的Cyberia,酷到极点的冒险游戏,游戏过程中玩法多变,解迷是一部分,射击,打斗,甚至开飞船空中打击一应俱全,隔年的2代以更疯狂的表现,更出色的画面一样获得了好评。Mindscape的《龙骑士(Dragon Lore)》以其大气的场景,神话的故事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两个游戏由于推出时间相同,所以难免有做比较,二者在画面上都代表着当时冒险游戏的顶尖表现,对比之下,后者龙骑士更华丽一些,不过Cyberia的动作要流畅一些,毕竟这个游戏动作成分比较多。 7 F2 T7 ?, U: f9 p! @+ y9 Q9 h $ m/ ]- |- v1 Q& B 作为动作冒险奠基者的Infogrames当然也不能在小辈面前丢人,除了推出了没有进步的鬼屋3,还推出了一款《Time's Gate:Knight of Chase》的动作冒险游戏,以中世纪为背景,搞的很热闹,素质当然不会差,画面上稍微比鬼屋3进步了点,这点上它倒确实不如一系列后辈们的表现。6 V1 B9 H, V& q9 Q; M
D+ k1 o' P4 K5 n 这个期间的文字冒险类型恰好也借助CDROM而处在一个高产高质的顶峰阶段。 8 s+ s& G; k0 o' S* ]) f ' p8 u7 C+ P" ^* y; O ACCESS公司的Tex Murphy系列也算是小有名气,1994年他们以4CD之海量真人化了此系列的最新作《Under a Killing Monn(杀人月)》,以“互动电影”的标语掀起一阵波澜。当然了,海量的容量当然不止带来精美的画面,游戏的剧情也制作的十分出色。此后该系列又在后几年陆续推出了“潘多拉设备”和“监视者”,直到真人影象这个噱头在PC界失宠。) h, e. Y9 ?2 c4 ?0 P$ ~
! `' I( [* h6 p1 s3 Y4 O 不过4CD这个冒险游戏之容量桂冠一年后就被老牌冒险游戏公司SIERRA抢了过去,它们的惊悚恐怖真人冒险游戏巨作《幽魂(Phantasmagoria)》以7CD的不可思议的容量轰动业界,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的热论甚至超过了游戏本身极度血腥恐怖的内容。游戏讲述一对情侣搬到了一个新家准备开始他们的甜蜜生活,没想到他们找到的这个房子拥有着一段恐怖的历史,女主角为了救回被诅咒的男友独自面对血腥的虚幻世界(美人救英雄?)……之后SIERRA推出了2代,容量缩小到5CD,不过游戏中过度追求的血腥场面还是没有吸引太多的玩家,这个系列终止了。不过SIERRA此前已经对恐怖内容的文字冒险游戏产生了兴趣,它们在1993年成功的推出了《狩魔猎人》的第一作“Gabriel Knight: Sins of the Fathers",该系列的独特内容和精致的游戏设计总算把这个系列保留了下来,目前已经推出三款,综合素质相当之高。8 G' D# z* M$ }
( o X) }, }8 ]6 s6 N5 S& z9 n 同时它们的老系列依然焕发着青春,花花公子LARRY的“幻想空间”出到了第六代,“SPACE QUEST”6代里ROGER当上了太空清洁员,不过要说最精彩的还是得“国王密使”7代,《King's Quest 7: The Princeless Bride》,1994年推出的此作堪称国王密使系列中的颠峰之作,游戏利用了当时很少有人当作开发平台的WINDOWS 3.1,提供了高清晰的画面和高品质的音效,特别是画面,整体风格华丽的如迪斯尼的卡通片,剧情也幽默搞笑,妙趣横生,实在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文字冒险大作。1 U% O( G6 p( p7 s( a/ `) s
+ S1 l- j, a: `
而LUCASARTS在1995年推出了辉煌的《极速天龙》,不再赘述。& r ^8 D1 T' _. T& O. r4 V( j
5 G# k( c9 X! p" U& v* Z" E 有趣得是动作冒险看家的Infogrames在自己的动作冒险游戏暂时陷入低潮的时候,作出了一款素质相当不错的文字冒险游戏:《Prisoner of Ice》,以二战为背景,异型和时空转换为噱头搞的很是热闹,画面素质也相当不错。: T6 G+ x; j$ |+ H$ O2 J& A
& [( U, Y$ i& w ]9 E; M
其他一些公司也在这期间作了不少值得回忆的作品: \& y! N H) i7 T7 S
# z; }7 B# v* [% R" P" Q CYBERDREAMS开创恐怖文字冒险先河的《黑暗之蛊(Dark Seed)》在1996年推出了2代,这一代利用了WINDOWS平台,加强了画面质量以增加了恐怖效果,当然著名的恐怖未来派画家H.R GIGER(经典恐怖科幻“异型”的主设计画家)的造型设计仍然是最大的卖点。# x" p. t% ~3 Z
8 K8 {1 y5 Q7 }& h* ^: ~* S
还有两款作品在声光效果上不是很出众,但很有内涵。一是EMPIRE的《梦魇(DreamWeb)》,以独特的悲观派未来世界做背景,氛围非常压抑,同时游戏的系统也很特别,不少方面很有创造性(如主角有负重的概念,道具不能带过多)。二是The Dreamer's Guild出品的《无声狂啸(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国内曾代理过中文版,故事是根据作家Harlan Ellison的同名短篇小说集改编,讲述的是未来的世界被电脑所统治,一个叫AM的超级电脑杀光了所有的人类,只留下6名个性,背景,性别都不同的人作为“娱乐”,它根据每个人的背景分别创造了6个虚拟世界,然后让这些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去受折磨,玩家要做的不仅是体验完这些黑暗的世界,还要想办法毁灭这台电脑……有意思的是,作者Harlan Ellison在游戏里给超级电脑AM做配音。作者: dy-dy 时间: 2007-4-12 11:36 ) \7 c' @' d- m1 p( X i% w; S , W* v% O. o- X' Z3 y9 X 4 S& ?4 J1 x* i2 S" Z7 o 作者: dy-dy 时间: 2007-4-12 11:37
冒险游戏历代记(下) 9 _) ^0 H( T4 z2 X$ o+ S* T & K0 f3 K t/ J$ f I' r- z2002年12月30日10:50:54 网易报道 MetalfacE * Z$ Y6 ^4 M# v2 z& }) p0 t9 Q" \3 e 5 w# B) t0 u& l“劳拉现象” 4 ~2 r7 S$ w9 w) A, Q0 H4 s/ `9 G
1 U3 \$ W% F: H- i4 q; o3 U! l+ o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 O, P4 D* y8 M. \: F( H$ M, _# L- }1 ]/ s
首先是硬件环境发生变化,VOODOO的诞生终于改变了电脑游戏的3D世界,同时,全球游戏真3D化如平地一声惊雷起,泛滥开来。动作冒险游戏尽管已经很早就体验3D化,但是表现出的效果当然还不能彻底让玩家满意。1996年,一个扎着漂亮马尾巴,怀里揣着两颗“足球”,双手握着“巴瑞塔”手枪的虚拟英雄蹦到了玩家的视野中:劳拉这个身材一级棒的女性角色迅速吸引了所有男性玩家的眼球,同时也迅速淘干净玩家口袋里的金钱——因为你想完美的看看劳拉的样子,你得去买一块价格不菲的VOODOO。Core Design Ltd. 这个混迹于游戏机和PC双重平台的公司一夜之间出了名,代理公司EIDOS则开心的点起了钞票。没错,这就是3D动作冒险历史上的一个“现象”——《古墓丽影(Tomb Raider)》。 7 f+ n: [- G" B k2 E1 {, C9 @4 l3 e( n
劳拉.克劳馥,女性版的印地安那.琼斯,除了拥有另人“咋舌”的身材外,还拥有另人惊讶的身手。我们的女探险家不仅要破解一个又一个的机关,更要在一个又一个的山崖间纵横跳跃,脚在平地上的时候抽空也得放倒三五个坏人,几只狼或者是一头熊。一个东西流行起来真的是不需要什么理由,手脚慢的玩家还在为无法操作劳拉跳过那一块块岩石而懊恼的时候,她本人已经成为一个奇迹了。劳拉的魅力不可阻挡,游戏的续作自然不在话下,每年的游戏大展上都能捧红一个扮演劳拉的模特,VOODOO卡借助劳拉的效应和本身的能力统治了PC界的显卡市场,游戏遍布各个主机平台,她成了《时代》杂志中世纪电脑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唯一的虚拟角色,好莱坞早早的就把此游戏改编电影的计划提上日程……这是一个轰动的“现象”,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成功角色——就因为她是女性么? ) w% h% ^7 j8 s) {2 Y ' Q" x3 y5 ]1 N' r7 n 抛开争议多多的关于劳拉性感形象的争论,让我们回到游戏。标榜着“动作冒险”这四个大字,游戏中各个机关的设置着实还算不错,而动作成分的难度足以激起一批动作游戏爱好者的雄心,这个游戏没有什么内涵,但有着足够优秀的包装,以及足够成功的游戏性,这就可以了,我们更多的是因为以前实在是没有一款游戏能提供这么强悍的女主角而感到震撼,人物的魅力使得这个游戏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假如我们把马里奥,索尼克当作TVGAME界的招牌人物,那PC游戏界的旗帜就该印上劳拉那性感的身影——如果此游戏主角不是劳拉这样的人,《古墓丽影》也许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了。 - r3 N: b4 H0 d, i+ [ f8 @; i; j$ q 不过各大厂商仿佛找从《古墓丽影》的身上找到了些灵感:一个本领高强的主人公,第三人称追尾视角,重重的机关和迷题,尽可能酷的动作场面。这样多少也算给动作冒险开辟了条新道路。只不过要想超过劳拉的吸引力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靠劳拉发财的EIDOS自己的《地牢陷阱》也因为魅力不够而草草收场。 1 @5 }; ?, O/ l c4 ^9 { : D" r) V' k; {- I' x. V8 [ 当然也是有一些名字我们是应该记住的。Crystal Dynamics的《Legacy of Kain》就是一款很有特色的游戏。早先出现在游戏机PLAYSTATION上,后来移植到PC上。游戏的主角Kain是个被迫成为吸血鬼的人,他为了报复而展开一系列的冒险活动。这个游戏创意很多,比如主角既然是吸血鬼就当然不能见光了,而补充体力的方式就是吸血了,因为传说中吸血鬼除非特殊方式否则是不会死的,所以游戏也就设置了主角能够复活等……这个游戏可以说比较另类,但是只要你与众不同那么总会有喜欢的人,于是Crystal Dynamics公司再接再厉,不但推出了KAIN系列的二代,还延伸出了《Legacy of Kain: Soul Reaver》这个系列。如果说正传Kain系列还有点A.RPG的意思,那么Soul Reaver就更向“古墓”系列靠拢了。这几款游戏或多或少都有点致命伤,但是由于自成系列,还是占有一定市场的。3 W- k; h8 B6 W" _5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