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官方微博

杂谈 解谜的艺术(4) 死亡

[复制链接]
查看: 375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解谜的艺术(4) 死亡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0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谜的艺术(4) 死亡

本帖最后由 deducemath 于 2011-4-7 22:58 编辑 ! S! v( \0 U9 P9 }' D# x5 O6 ~

3 x! e2 f9 ?$ J7 Y& T; ]                                        死亡注记  & ?/ ^6 u* F) R0 q9 P1 @0 e
0 k$ H2 o/ v, J9 N! W
AVG $ u/ I# J  {  C9 v: v0 w
. W% ^6 P5 B/ X$ k3 m$ x; Y* y
    《静物》爱好者们应该默认它的第二个比较直白但充满赞许的名字——《谋杀的艺术》,虽然此名已经被一系列二流作品占用。开场动画很让人惊艳,那个鬼魅般飘逸的谋杀绅士不会有人忘记,莫扎特雄壮的安魂曲之震怒之日与绅士轻盈的死亡之舞堪称绝配。   
: ~- E3 o0 d( h7 t
: ^) f& D" n, w+ E
        19世纪初英国出了个散文大师兼谋杀艺术鉴赏家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似乎他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从审美角度来对待谋杀并撰文分析谋杀之美。“就好像谋杀是一幅画、一座雕像或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在1827年一篇幽默风趣的散文《On Murder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 Arts 中他这样写道。感觉意犹未尽,1839年他又追加一篇 Second Paper on Murder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 Arts 》。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或许从中受惠,1841年第一篇侦探小说《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诞生(Morgue为停尸房,Rue Morgue 常被翻成摩格街,丧失本意)。这类小说英文名为“Mystery Fiction”,涵盖侦探、心理、冒险、解谜 、犯罪等众多主题,可惜无汉语对应词,翻作神秘小说似乎少了点什么。 0 z: m9 Q1 P2 _$ F. {7 U: `2 p
  
+ y, H. w8 S9 w9 h         Death Do Us Part + T6 P% U6 W; R3 n
    爱伦·坡关于诗《The Raven》的《创作哲学》中指出,最悲郁的主题无疑是死亡,此间美女之死最富诗意,而最适合讲述此主题的莫过于她的恋人。Mark画作《Death Do Us Part》的创作哲学与坡之哲学相通,甚至有所超越。暗红的帷幕,诡异的图腾,形如月牙的银匕首(可惜未能入画),身体的颤栗、挣扎和扭曲……一切在悠扬的圣歌中凝固成画(见过场动画)。作为一名谋杀艺术家,Mark的装备很完美,尤其是那把漂亮精致的匕首,若博尔赫斯活着肯定会赞叹不已甚至作诗。然而,唤醒美女的粗鲁方式却削弱了Mark的艺术家气质,似乎长吻美女之手更为妥当。我推荐的这种典雅的方式并非没有根据,请看梅里美的小说《西班牙来信-寄与巴黎杂志社社长》里关于一位深谙抢劫艺术大盗的描写:“从一位夫人的手上摘下一枚指环时,他会说:‘噢,夫人,您的纤纤玉手根本不需要装饰。’把指环捋下来的时候,他亲吻了夫人的手,其神情用一位西班牙贵妇的话来说,似乎一吻的价值超过了指环。指环,他只是漫不经心地拿走,而吻手的动作则相反,延续很长一段时间”。《Cleansing of a Soul》烈焰般张扬的红布点燃了野性的诱惑,其色调对比强烈——热烈的前景与冷寂的背景,背景的处理方式让我想起《蒙娜丽莎》。 : y9 A' o% J7 W- v  K
                  Cleansing of a Soul  " \0 |3 h4 I4 m6 D2 q9 C
    下图为发现尸体的场所,朦胧的水汽中衰败四处弥漫,灰色侵入一切,绳子上像挂着一排排沉滞的裹尸布。这是死亡氛围的完美营造。 8 f# ]5 _# n5 H+ X( u) ?, H) P
  + k  t9 {5 m/ {% s" G+ r& i2 j' K

2 I! R1 E4 I6 W" J  y4 BThe Triumph of Death     博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62   d$ t1 ~% P# y& l8 s
    远方,黑烟从大地上升起,船只在大海中沉没。近处,数不尽的骷髅人正以各种方式完成一场丰盛的屠杀。所有人都被杀死。此时,十字架象征信仰,更代表死亡。   p3 Z3 ?+ [  q
    《静物》前作《超能力侦探》虽艺术价值远不如《静物》,也有不少亮点。片头动画相当不错,下一篇文章中我再分析。《超》有个“找茬”谜题(找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采用的画正是《The Triumph of Death》。下面的两个截图来自游戏《失落的王冠》,是五月节那天在教堂旁边塔的地下室发现的壁画。其中有四幅画取自《The Triumph of Death》,你能找出来吗? ( g" m! A( f3 \
  D6 {6 A/ \+ j* J/ R

9 H- K4 R6 C3 H7 w
  
3 t9 {5 F) K) N! F    嗜好死亡艺术的人并不少见,网上一位敏感的鉴赏家就曾列出《米勒山庄疑案》的所有死亡方式。众多玩家对《米》2 的死法印象深刻, 其源头可以追溯至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或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画中人逐渐变为Ophelia,最终主角灵魂被恶魔控制,走向窗台,跌下悬崖。而在《失落的王冠》五月节前夜,梦魇之中Ager四兄弟的油画上一人变为Danvers,似乎也预示着主角灵魂将被控制,杀死Hardacre教授。
8 d  A5 P+ y& ?, S' T. y

( e# }; }4 z9 q
艺术家之死 & O+ z" ?' S0 z2 r- x4 e7 W- L
        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包括死亡的方式常常会强化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 M" V9 {! K1 [
; z, u& n* U4 B1 n- n* A  j
张爱玲  ; A% o& F0 V! X: n0 S: p
        199598日,张爱孑然一身辞世于洛杉矶公寓,第二天便是中秋。从而她完成了生命与作品风格的完美一致,张爱玲式的,苍凉一词远远不够。(“张爱”,好友炎樱对张的昵称,喜欢张的人常这样叫她。)
2 i9 X4 x, T/ O7 U. a; |

' X& @0 s' S6 D. O$ N/ ]& l( y
海子  
% H% g7 p! l. s9 |' a. t
        19893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仅25岁。这天是他的祭日,也是他的生日。身边留有四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 后三部书的主题都与水息息相关,而铁轨不难让人联想到流浪或远行。  7 j! i7 M  q; c8 a9 K

; K- [) G6 H% M顾城  
0 b1 b4 f/ n4 D5 J. D. ]1 }
        1993108日,顾城在隐居之地,新西兰的激流岛,杀妻后上吊自杀,仅37岁。  童话诗人用生命证明童话可以与恐怖、荒诞并存。他曾在组诗《城·新街口》中这样写道:“杀人是一朵荷花 杀了就拿在手上 手是不能换的”。这首诗我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却从中看到了顾城的彪悍,几月之后,诗句便成了让人不寒而栗的美丽的谶语。王尔德有言:“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The last is much the worst.”这种观点由于众多事实逐渐丧失了精确性,或许得到再失去才是真正的悲剧,顾城杀妻缘于此,诗人总是比常人脆弱。 + c& S3 \% o6 J

0 `6 R. C5 v. A/ M! \, W! s梵高
" \9 ]0 D  F9 t. j2 |        1890727日,法国奥弗的田间一声枪响,借口打猎乌鸦的梵高开枪自杀,29日凌晨37岁的生命停止呼吸,最后的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生前他寂寞无闻,贫困潦倒,仅卖出一幅画,死后身价飙升,成为公认的大师。日本画家小林英树的推理小说《凡·高的遗言》试图推演大师自杀真相。真相只有一个,只有上帝知道。那年7月的画Wheat Field with Crows》充满了阴郁、不安、孤独和绝望,死神已经来临。 1 a  j% r) `9 k: U& r+ Z
  
" H  e& a' l# E/ U% p    配上徐志摩的两行诗(《去罢》 1924):
: R: B4 h* |) ]; g) _" m, P. M       去罢,青年,去罢!
( G+ S+ p6 |6 ?( L0 Y       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  - U- G7 c9 s$ H8 w& b/ k
及波德莱尔的评价:“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0 v2 K+ y" L2 g  U, F7 G) |# _# A$ x, ?
    Don McLean 有首歌《Vincent》献给梵高:
  http://tangskingdom.com/share/song/Vincent.mp3  
3 ^( A" B+ m. j4 J% m绘画欣赏
- d" J  g) d. K9 V; G: G) a, U $ u1 [2 H8 H) O; H
Christmas Morning Andrew Wyeth 1944

: Z/ F/ }0 Q2 Z    不同于怀斯的其他作品,圣诞之晨带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怀斯的老朋友,弥留之际的桑德森太太一身白衣,静静地躺在自然之床上,望着悠远辽阔的原野。银蓝色的晨光虽清冷,然而她正享受这孤独的离去,即将进入永恒。一颗星悬在天边,这是希望之星。
# a+ e% w4 ]. ]) ?8 m3 e" E
$ q- c0 {9 @2 c" Q4 q1 n, S9 h' AWinter Fields   Andrew Wyeth  1942
8 ~- d' N7 Y: Y0 e: F, B    这幅画视角很低,黑色的鸟儿死去不久。从天空回归大地——并不悲凉,只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低低的视角,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亲近和欣赏。怀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深情。 ; L3 F, `+ k. t
6 m5 W! t8 y, }9 p( W- o
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   Gustave Moreau 1874-76
4 `2 l' p$ B# ]% n) A
    莎乐美,圣经中的人物,她的故事一直是基督教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近代如王尔德的戏剧,比亚兹莱的插图等等。莎乐美取施洗约翰头颅的原因有两个版本,《圣经》:受母指使;王尔德戏剧:求爱遭拒。此画为法国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代表作,莎乐美一身薄莎和珠宝,手指施洗约翰圣光四射的头颅,正跳着妖艳而神秘的死亡之舞。通过恐怖、唯美、梦幻和超现实的融合,莫罗已成为魔幻主义先驱。
( w! O1 Y0 @/ J0 y% u  & F0 I) p0 T# L' g( F0 [1 ^/ z
The Death of Marat  Jacques-Louis David 1793
  5 W  N3 Q$ L+ B* `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因被中学历史课本选用而为大家所熟知。“马拉工作的木台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有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  大卫’。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百度百科 , b7 g- p; P9 A" ]/ N
* l) e0 s+ G; A" Z
The Isle of the Dead   Arnold Böcklin  1883

  [7 Y% L) D" @  S" h, M    《死亡之岛》是瑞裔德国画家勃克林的重要代表作。“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性作品,画上展现一座色彩绮丽的阴森孤岛,由于真实而细腻,景象使人观后心悸:一条引渡死者的船,正驶向小岛,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岛上悬崖绝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头上,船上载着棺材。这是一个逼真的死亡幻象,一个逼真的象征物!它是一幅风景画,也是北欧民间流行的、以死神为题的风俗画。”——百度百科 3 U$ }* y; Y( x. e  t; B! o7 X
5 b3 k. k; ]2 G7 G
Ophelia  John Everett Millais  1851

+ p2 }) `( U  ^) n   《哈姆雷特》的所有主角全都被老莎判处死刑,而画家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利亚之死(见http://blog.163.com/culpa%40126/blog/static/28960661200741355753401/ )。“……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谣曲,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的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的一般。……”——《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朱生豪译P468
- l  G2 [2 k: Q6 G  ?- L6 [雕塑欣赏
1 d2 r3 B9 S5 J
; n6 U$ C. s% ]! Z8 `'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约公元前一世纪  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 G& e( s) b' H9 {( M
    在一次婚宴上,不和女神带来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而宙斯怕得罪老婆和女儿拒作裁判。于是三女神便找著名的美男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作裁决。三神分别以权力、智慧和美女作为奖品诱惑之,自然,爱神得到苹果。虚荣心极强的赫拉与雅典娜决定毁灭特洛伊。哪个美女有如此强大的诱惑力?非海伦莫属,她此时为斯巴达王后。在爱神帮助下美女与美男私奔,同赴特洛伊。由此导致特洛伊之战,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未得苹果的两位当然站在希腊一边。当希腊人施木马计时,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引入城中,此举触怒雅典娜,派两巨蛇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死。拉奥孔群像雕塑展现了拉奥孔和儿子们临死前无助、绝望而痛苦的挣扎。 ( R$ x5 L3 V! C1 v" t0 Q+ q
0 n( ]: {! h6 L
哀悼基督  米开朗琪罗  1498  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7 E* H. x3 t5 B% M, ]- j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百度百科 4 a  t& J: e5 C$ ^5 [9 G
' g# x( ]8 c% U7 M4 S& y: ^8 j
2 z8 v( s8 o* d; l/ R
文学
/ ?, g& s7 F0 Y5 i0 _1 G+ }# Q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19,710英尺高的雪山,据说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被马萨依人叫做‘恩加奇—恩加伊’,即上帝的殿堂。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豹子到这样高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 K0 C& _# y" E( Z0 ?7 j. i  T: J6 X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1936 : w2 ~$ N8 Z2 }# C$ z9 @  P# W: W
雨果《海上劳工》  杰克•伦敦《马丁•伊甸》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  卡夫卡《审判》
      王尔德唯美的童话故事《夜莺与蔷薇》与卡夫卡的荒诞小说《饥饿艺术家》相似之处: 那朵用夜莺的血液和歌声创造的的红蔷薇和艺术家挑战生命极限的行为在庸俗的大众眼里一钱不值。
电影
" a, W' E. s5 Y! w: v4 e% u  ^    《Legends of the Fall》(秋日传奇/燃情岁月) 4 M2 Y% U3 |( k2 l
    “生命是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牵拌自己前行,而内心的声音,早在懂得谄媚于人之前就消失殆尽,又或者,永远在耳畔孤独的回响。
! J$ e/ M7 j9 p7 G3 N9 w! X                                                             —— 深蓝(见豆瓣影评) 1 n, Q1 ?4 d- T" V: ]; x/ c
    《泰坦尼克号》 《Big Fish》 《海上钢琴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很美好很美好 很差劲很差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7-18 11:12 | 只看该作者
占楼支持,期待补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7-18 13:25 | 只看该作者
对stilllife中凶手的杀人动机与画的联系很关注.这在stilllife中揭示的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nanhainan) 的帖子

Mark杀人主要为了艺术创作,维多利亚男友是Mark的孙子,继承了Mark的特质,“在灵魂安静之后  血液还要流过许多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7-21 23:4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浅层次的原因,深层原因,他在其中满足了他哪种需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 4楼(nanhainan) 的帖子

我认为杀人动机不存在深浅之分,因为游戏明确透露给我们的主要就是我所说的原因,清晰完全的杀人动机游戏并没有告诉我们,甚至也不需要,从而可以制造一种神秘效果。艺术容许也需要某种不确定。注意,你不是在完成一个数学证明。非要给出他的需求,大概有3点:1对Mark的艺术极度迷恋,模仿其杀人手法和杀人场所进行艺术体验 2 向Mark致敬 3 满足自己天然的杀人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7-23 13:57 | 只看该作者
喔,是这样,俺主要是觉得Stillife对这点的刻画比较少,有点小遗憾.
; p2 ?5 ^; k3 G& @- p& o: o) l. ]' N你的分析俺是认同的.2 h" X8 w" P( m  G) e5 z! Y

2 R! @& ^6 ~1 o2 p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俺的意思了.在刻画一个人或故事的时候,做个对比.
2 n- t! }0 u+ L7 I  Y七宗罪和电锯惊魂.这两个电影可以说是相近题材的电影(只先论这两个电影),当然也有很多差异., C& I3 w6 @6 K! G  w3 C
从剧情叙事来看,七宗罪给人感觉很神秘很压抑,应该说看后是个好故事,但没有表现一个问题,杀手为什么要杀人,他的动机是什么?
2 E' {  p2 _  V1 n  r" ]电锯惊魂延展的更深一些,故事逐步告诉了你,为什么他要杀人.3 b# i7 M" W( H7 u
从人物塑造来说,链锯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他有起因,有动机,有情绪起伏.人物是饱满的.5 e1 v4 h. |. _/ n2 r8 T9 z/ T
而七宗罪中的杀手就是个平面中的杀手,故事结束后,我们得知他杀人了,要凑够七个.而且成功了,搞的警察很狼狈,很愤怒.
8 U1 S3 D  q+ m% G但是,他为什么要杀人,动机是什么?又是什么促成了动机?5 h) w+ J# z8 s) z' `' b: V% j
应该说我不知道.那么这个人就是个平面的,不饱满.这并不妨碍七宗罪成为一个好故事,但是我会觉得有遗憾., E$ e8 S8 m. G, v* U% p* \+ t

4 G4 \5 x- `& y# RStilllife也一样.首先他每次杀人都会绘画创作.绘画是意象,是可分析的,他的每一幅画都有其含义.和他杀人的动机直接相关.9 {" w0 L$ d  ~& n# }
我们知道一般动机都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多个因素汇集在一起而后触发.* b, s% S( e, y/ t: W7 D9 \
他可以崇拜Mark,可以模仿他杀人,但是仍然无法解决一个问题,他模仿Mark杀人的动机又是什么?
* {* H5 k6 j, H4 M4 [% z% I8 R( GStilllife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让我们继续联想分析下去.- R. Z2 E, y8 r8 c* j) w7 q; |

0 K/ b+ a/ C- K因而就如同.我们说一个人好,但是他好在哪里呢,却没有具体事实来支持.: B0 [# ]/ }* C0 T1 u. }
杀手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有欲望.+ A# o4 L' G3 G
我想Stilllife还隐藏了太多没有揭示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 ChinaAVG

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小黑屋 微信玩家群  

(C) ChinaAVG 2004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辽ICP备11008827号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51号

冒险,与你同在。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ChinaAVG诞生于2004年9月9日,是全球华人共同的冒险解谜类游戏家园。我们致力于提供各类冒险游戏资讯供大家学习交流。本站所有资源均不用于商业用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