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游戏周边文化,实际上就是胡侃,能跟游戏扯上关系就扯,扯不上我也不管了。毕竟AVG跟西方的这些文化,特别是一些花活呀猫腻呀,都是一脉相承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联系。# o$ A0 H# Q8 X+ `
* |% d: W' Q4 T
---------------
- D, A9 W9 _: Z这回先说一个“隐藏的信息码”。# Q* _" C& w5 s. G
z% s8 q) o) h8 q/ \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看一部电影、一个广告,或者在听一首歌的时候,正在被某种信息暗暗影响?--这里说的影响,并不是来自于影片、广告、歌曲直接表现出来的图像、语言、音响,甚至也不是指它们所形成的某种暗示、影射,而是指一种隐含在这些图像和声音背后的信息编码。
1 ~" X# K! p: }) O4 r7 h, T3 `3 u( h/ H" {& R, x- B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还是电视台播的),好像是讲一个大商人同时也是个狂人,把某个特定的图像偷偷放在它们在电视上播的电视片中,而不被观众察觉。具体做法是,在平均每秒钟24帧的影视图像里,每一秒放一帧或半帧和这个片子毫无关系的图像。这个图像就是他想暗暗施加给观众的信息。那个电影的具体细节记不清了,那个偷偷掺入的图像好像是一句口号,或者是一个商品的图案,反正经过反反复复地播放,大批观众都被那个秘密的图案暗示了,最后变得疯狂或者是被这个狂人控制了。
7 L* c. _# w; T, S
, x% {" F* x$ d/ C4 ]' M这里要讲的“隐藏的信息码”就类似这个意思。4 z4 z0 J! s1 L' R( t' e( H+ h
# Y, s$ O' x8 J
据说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人制作了一种叫做视速仪的幻灯片放映机,它可以在电影放映期间将一幅静止的图像投射在屏幕上,不过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大概是3000分之一秒,观众根本无法觉察。曾经有个营销调查员在新泽西的一家影院里做过实验,他把视速仪对准屏幕,不断投射两条字幕:“饿了吗?吃爆米花吧”以及“喝可口可乐”。这个做法持续了六个星期,其间大概有45000名观众来这里看过电影。后来的调研报告显示,电影院的爆米花销量上升了57.8%,可口可乐销量上升了18%。
, c& r9 Y9 C! v7 t+ `7 a/ `& q3 R
& c/ W Q4 ?% p. V8 A! b$ i不知道是因为营销调查员的做法实在有悖于道德还是这个事儿本来就不够真实,最后,这个实验的数据被专业人士指为是不准确的。* Y% S& @ C$ [! E
4 _. c# L: C4 d
, h6 o6 T- m3 d) @4 X, E: ?. g- g以上说的这种镜头被称为潜意识镜头。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美国1973年的圣诞,某电视台在播放一种儿童玩具广告时加入了一条“得到它”的潜意识镜头,前后闪现了四次。其实全美广播电视工作者协会当时已经禁止播放潜意识广告,这个广告属于顶风作案。当它恶劣的做法被发现后,联邦通迅委员会终止了这则广告的播出。
1 Y _! D4 J/ K2 _1 R) Q( P/ b' r$ {* Z4 O' \( H
说实话,这种潜意识镜头可比我们的那个非常雷人也非常S13的恒源祥高明多了。当然也恶毒多了。7 r2 I5 S9 h7 U- w5 f, [* ?) ]
) K5 |4 \$ c9 V2 u! H
现在再回想我以前看的那个电影,估计那个狂人所放的画面所持续时间应该低于24之一秒,也就是绝对要短于一帧画面的时间。因为对于稍微专业一些的人士或者眼睛比较“毒”的人来说,一帧错误的画面是可以被发觉的。
5 S2 {8 a, t1 B: c: Z, ?0 |& `$ i8 `4 p
这里想说的是,谁又能保证我们所看到所有影片中没有这种潜意识镜头呢?举例而言,据说那部很著名的恐怖片《驱魔人》中就有一两个潜意识镜头。其中之一是一张惨白的脸。驱魔的神父卡拉斯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母亲正从地铁中走来,此时,那张脸就在屏幕上一闪而过。后来那张脸还出现过。(这个我没来得及验证,有兴趣的朋友找来片子自己验证一下。). O. u1 n3 g {4 C
简单地揣测一下,导演可能是想靠这种“狠招儿”把影片的恐怖气氛推向极致。至于说是不是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 X* ^& D, c6 j' s: E' M5 @+ s0 ?; m1 d' f( \7 r
另外,据说有更狠的导演是在影片中加入全黑全白的潜意识镜头,看了这种片子,癫痫病人搞不好当场就抽了。
, y1 k/ q; ?6 [9 h* W
6 I% g% K2 P# o5 h( G所以大家看片子时候留神点哈,指不定你看的什么片子已经被人给“加料”了。[s:2]! m6 f, g0 h6 k1 I( _
8 [' w v9 N# B( S/ H写累了,先到这儿吧,其他的下回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