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官方微博

幽默感的复兴---由胡戈,郭德刚,吴宗宪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519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幽默感的复兴---由胡戈,郭德刚,吴宗宪所想到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幽默感的复兴---由胡戈,郭德刚,吴宗宪所想到的。。。

玩着Lucas Art 的AVG, 就感觉中国近些年来的电影也好,漫画也好,游戏也好,怎么就没有人家幽默呢? 我觉得还是语言的贫乏和文化的薄弱,幸好如今出现了标题中的这些人物,胡戈代表了对主流意识的瓦解和反讽,郭德刚代表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吴宗宪代表了粗口和色情,相同的地方是他们的幽默元素都是立足于民间的,他们的幽默语言是活的,是不断“进化”的。  Z7 ~4 P3 m6 N  w+ \; m
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虽然和西方还是有差距,西方的很多俚语是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的,已经深深的植根于他们的语言体系当中,而中国自从建国后规范了普通话之后,口语体系变得无比贫乏,相比之下,各地方言所保留的俚语反而是很丰富的,现在的普通话翻译作品,遇到粗口,基本上就是约定俗成的“该死的”,“狗娘养的”这几种,一些非常好笑的段子翻译过来就像读报告一样,味道全没了
/ \  u# q) d, {% C
5 o% w" d6 v- y: F2 j当相声,说唱,滑稽,宗艺节目,网络小段子,小电影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中国人的幽默感也会越来越强的吧
8 s% |& b  ~0 A3 l8 T- e# ~6 P2 Y- f" S2 M: M
最近不是在谈论汉化TLJ吗?我也顺便想到了这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很美好很美好 很差劲很差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2-30 19:05 | 只看该作者
是哈,楼主分析的很透彻的0 W, Z3 j$ }$ |& [% r0 U
互联网的普及不正是为俚语大开方便之门了吗?一切还需要时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2-30 18:5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0楼catch222006-12-30 11:23发表的“”:/ B8 M' A/ S6 B( a# O

) @# y- F. A5 O( ~) p' l. g& W2 w- C* [$ G
% X, Q% I8 F# j- M: `
我觉得方言本质上就是排他性的,我们是一伙的,之间说的切口就是要外人听不懂,大到方言,也是宗族主义的体现,这个地方的人说独有的方言,一是很容易区分外族人,二是增加外族人的生存难度。
1 P3 d! U/ I) M) J% X  _4 P世界上很多地方语言都在消失,中国方言也不例外,而取决因素就是操这个方言的人群在政治,经济,宗教上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中国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是经济政治中心,所以北方语系成为了现在的普通话。
* u% ]3 @/ ?& R# @8 Y.......

2 G% j6 H9 m9 V! X4 I嘿嘿……没错
; ?- x& }: k# ]. V当你和同伴在外地想说一些“私下”的话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说“方言”。这种情况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11:2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9楼catts2006-12-30 07:58发表的“”:
% V' |; `0 |- C* {如楼主所说各地方言所保留的俚语是很丰富的4 `6 q! ^1 i, s- J- y/ e
但中国几乎不存在共通的经典俚语,中国方言重音不重意: I0 W/ m) S9 V* l+ D, |9 J8 ?
比如合肥经典段子《挖芋头》,合肥人听了这个能笑晕过去!意思都能明白可听了实在觉得没多大意思
. s8 z& q3 O$ S0 x但我一个在合肥待了一年多的朋友就觉得超搞笑

  |! M+ o! W# ^7 B' j! F4 m
; C. ~- E# o' v6 E4 _/ G我觉得方言本质上就是排他性的,我们是一伙的,之间说的切口就是要外人听不懂,大到方言,也是宗族主义的体现,这个地方的人说独有的方言,一是很容易区分外族人,二是增加外族人的生存难度。5 L- C: h. y3 g* z2 o7 Q, B# d
世界上很多地方语言都在消失,中国方言也不例外,而取决因素就是操这个方言的人群在政治,经济,宗教上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中国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是经济政治中心,所以北方语系成为了现在的普通话。
+ L' x0 Y4 F9 L* T8 p$ m5 i; d1 O' F" v; n所以要找到共通的俚语,别指望方言了,方言本来就是地方文化,脱离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俚语就没生命了。普通话也能发展出更加丰富的俚语,俗语,更加庞大的词汇量,但是还是前面说的,普通话的发展才50年,时间太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2-30 07:58 | 只看该作者
如楼主所说各地方言所保留的俚语是很丰富的2 U! y8 g, P( b! B2 Y1 V/ x
但中国几乎不存在共通的经典俚语,中国方言重音不重意3 n/ h; h" V! E5 k
比如合肥经典段子《挖芋头》,合肥人听了这个能笑晕过去!意思都能明白可听了实在觉得没多大意思8 v/ ^$ F9 U' E+ r5 E* r; t; n& D
但我一个在合肥待了一年多的朋友就觉得超搞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2-21 10:48 | 只看该作者
岂止是方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戏曲音乐建筑……包括思维方式都在趋同,文化多样性早就是一句空话了。( d: C) U  l" M
! m. Y6 [" l2 M' V6 M, d
未来,人们生活在高度人工化智能化的城市里,每天又固定的时间工作,固定的时间娱乐。
5 e' @; S+ p. {7 U0 l9 X) l! _9 L居住在的火柴盒般整齐的大厦里,吃整齐划一的人工快餐食物(食品营养指标完全标准化),呼吸人工提供的氧气,仰望虚拟的星空,欣赏各种人工培养的动植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19 15:5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方言这种东西本来一直都是翻译上最头痛的。
4 l( w- _5 C& m. c$ [) b5 L又想要有味道又担心会产生附加的信息。
" k* [% {) w& @' M  d
% I* J6 B" f: @" G. f; ~加油吧……文本导出快可以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14:26 | 只看该作者
在TLJ里面有不少角色都是带各地口音的,类似于意大利口音,俄罗斯口音,舌头打卷的那种,还有黑人腔也有不少,这种语言上的大杂烩在国内也有,比较典型的就像传统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里面宁波话苏北话山东话本地话绍兴话苏州话样样都有。虽然这种语言大杂烩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幽默逻辑,但是却是幽默的催化剂。$ I8 G0 W! `1 k" r  g1 z5 s2 a
不过在翻译过程中加入方言的元素还是很冒险的,每一种口音的背后其实隐含了此人的身份和背景,所以很难用中国的方言套用,况且中国的方言也太复杂,南北差异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2-19 05:4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主题呀
* g1 a& b+ l* k7 t" a/ g1 m# l你们继续聊。我搬个板凳坐着听听……
9 _+ L1 \3 [0 S) |+ Y6 a在想TLJ汉化的时候我也考虑到是不是引入一些方言。但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地域限制还是太明显了。; y- X, ^$ |7 K# P' o  Z: J# I
现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也有交溶的趋势,主要还是通过一些主流的媒体,像电视什么的,但进展仍然很微弱。
8 u6 S* C+ p* [* @: i, }1 g方言当中大部分人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像四川话、东北话、山东话这些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尽管如此,程度也仍旧很浅。
0 G+ W2 Q) o4 k' K% W) [个人以为粤语是很强的,……只可惜没有一直找到老师,HOH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aphirblue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6-12-18 23:14 | 只看该作者
可笑的是2 f5 v2 x2 z9 M# ]* r: X! L
粤语文化保存得好的地区并不是广府, 而是香港---这个饱受外来文化浸淫的弹丸之地呵呵/ L' l% Y* Z$ I: S' [5 G
那些能突出粤式语言幽默的影视娱乐作品80%都来自香港
4 b& v2 r; @7 }7 l" i+ |3 T粤语的学习交流资料也是香港的最正规(catch22朋友说的标准的写法和读法我只见过香港有专门的学术网站, 国内的都是个人网站而已)
/ N0 p' P* h( i: l& c0 _连广府的年轻人也以模仿香港人的说话用词口吻为时尚  g* S$ O5 O( S; G
% {  H+ g9 \( x* X7 ^
吴语我只是知道在国内有比粤语更大的使用人数, 吴粤两种方言应该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两支方言了, 好像记得香港也有不少老一辈是上海人, 看过一本书说香港早期繁华文化就是来自于以前的上海滩文化, 不过吴语却是现在没有在香港立足起来呵呵.8 b& b9 `" E! B4 P3 W& W0 R$ K

9 L. ?9 Q1 g% d. [+ r! i/ o5 u怎么变成说语言了呵呵.说回游戏影视. 中国的游戏远远未曾达到可以在"语言"上作欣赏考究的程度, 所以就没什么好说了. 说说电影吧, 中国的本土电影其实方言幽默和不少的呀, 粤语片有粤语片的特色, 国语片也有国语片的特色, 例子我就一时想不出, 反正网络开放后的这些年出了名的那些中国电影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的. 其实我想只是外语片的翻译出了问题, 可能我们现在看得多的都是字幕小组做的翻译片, 不是专门的影视制片厂翻译, 所以质量没有监控, 而且译者都是在校学生多, 翻译经验人生经验都不足, 而本身语言幽默就是来源于人生经历的, 所以看多了国内字幕组的那些作品就觉得快餐化了, 所有的人说的话都是孩子口吻的或者没有年龄区别和地域区别的, 也没有任何方言特色, 反正就是把意思译出来就行了, 而看的人也没有什么心思去细细品位那些翻译的词句, 因为看完这部我还有N部在硬盘里等着看呢.
- ]& x. w7 M4 T) R
$ A3 B, Q( O+ a* N9 n+ X我想最理想的剧本写作人和翻译人都应该这样: 有空的时候不要老是去出席记者招待会和签名会或者酒吧舞场之类, 而是应该到市井之地听一听那些市井之徒的市井之言, 这些就是语言幽默的灵感来源了. 前段时间香港出现的那个"巴士阿叔"视频就是一个好例子, 新闻节目在采访各界人士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时, 其中有一个知名的制作人对此的评论不是赞或弹任何一方, 也不是大发什么世态炎凉之类的无病呻吟, 而是说其实创作人的灵感原来可以在市井中找到的, 因为在那里每时每刻不知都有多少这种语言幽默的小场面发生呢!: \, |7 @+ w3 \$ j! l, T

4 s0 D2 K: Q3 _# h; ^2 M2 [; M说到底其实要有语言幽默最关键的还是来自于心态, 有了好的心态, 随时都可以在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现语言幽默, 然后表达到作品中. 只不过在中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心态呢? 而且很多这种作品都是地下作品吧, 能上大雅之堂的就难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 ChinaAVG

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小黑屋 微信玩家群  

(C) ChinaAVG 2004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辽ICP备11008827号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51号

冒险,与你同在。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ChinaAVG诞生于2004年9月9日,是全球华人共同的冒险解谜类游戏家园。我们致力于提供各类冒险游戏资讯供大家学习交流。本站所有资源均不用于商业用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