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1592年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城,1618年从里斯本启程,于1619年到达澳门,用了一段时间学习汉文化之后,他于1623年抵达北京,其时明神宗在位。经过几次皇位的更替和变迁,明思宗崇祯皇帝即位后,汤若望受委托从事撰写崇祯历书等工作。; _2 U5 [6 @7 N* n& @; ^
% Z7 }7 [1 v. ]1 }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汤若望留守在北京的教堂中,守护教堂和历书刻版。) y) U& k" g: f3 ~
; a1 E, Y# z% ^& c* C% O4 g, S 顺治元年(1644年),八旗兵入关之后,汤若望获新朝信任,掌钦天监信印;终顺治一世,汤若望深受皇家赏识,当时的孝庄皇太后和年轻的顺治皇帝都对他非常尊敬,从他身上吸收了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部分人文思想,并在医学上得到他的帮助。郑成功起兵反对刚刚建立的清王朝,并攻陷江南重镇镇江城,兵临南京城下,顺治皇帝下令亲征,并不许大臣谏阻,汤若望以德高之势劝阻了顺治皇帝这个冲动的决定。后来顺治皇帝感染天花因而英年早逝,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在皇二子和三子之间徘徊不定,汤若望提出选择生过天花而具有免疫力的皇三子为帝,即此后的康熙大帝。
5 Q, ]- v: ~, p0 E( m8 A8 k5 e7 v- D4 q2 p8 {# J) m, o
可以这样说: 汤若望对清王室的贡献是卓越的。- ?- @, a5 [+ E6 c3 r7 h- O
0 I$ z! D+ K- K6 H: G
顺治皇帝逝世后,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为权臣鳌拜所忌,更为杨光先等人所诬,陷入冤狱,曾经公开比试对日食时刻的推算,结果以汤若望为代表的西洋历法胜出。但鳌拜有权在手,执意排斥西方传教士,康熙皇帝尚未亲政,大权执于鳌拜之手。后来孝庄太皇太后出面干涉此事,汤若望方能获释,但境遇已大不如前,最后于1666年逝世并安葬于北京。
3 y" n( _( {. W* K& V3 n8 i3 e- D! h* P2 @. b
汤若望逝世后不久,康熙皇帝亲政,颁旨为汤若望昭雪,并接受了他的朋友、同事、后辈南怀仁所持的西方天文历法。而南怀仁亲身经历了汤若望后期的艰难困苦之后,答应为朝廷效力,却坚决不肯领受朝廷的钦天监信印。现在北京古观象台的八大天文仪器即为南怀仁等所铸,这八大天文仪器的基础设计中凝聚着汤若望的心血。而康熙皇帝醉心西洋科学,努力学习不辍,更是源于汤若望的影响。
5 t7 {/ j1 X4 V: K3 Q2 ^6 D/ |( z# x4 `+ F
汤若望与利马窦、南怀仁等俱为明清时西方传教士中远来中土、传播西洋文化的开拓者,汤若望这样的一位异乡人,历明清两朝,经过战乱,毕生致力于传教与科学事业,为东西方交流开辟了道路,并对当时的皇室以至整个国家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汤若望传》详细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并详书了明清时的社会背景,为世人了解明清之交的历史环境之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