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官方微博

一些推理名词

    [复制链接]
查看: 476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推理名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推理名词

貌似没在论坛做过什么贡献。。。。7 _9 V) x+ X% A4 k* E! E
于是把整合的推理名词发过来吧也算做贡献吧OTL/ d. y* e  C" A2 `
1 E  P! e+ k2 L
倒叙推理(Inverted detective story,也有人翻译为倒叙型侦探小说,在英语中也被称作howdhecatchem:How to catch them,意为如何抓到他们),一种推理小说的叙述模式。: j2 P: V5 f5 m' ?( g! |  q
  在倒叙推理小说中,罪犯在故事的开始便告诉了读者,看点是看侦探是如何通过案件的蛛丝马迹查明真相、抓到案犯。英国作家R.奥斯汀弗里曼发表于1912年的短篇小说集《歌唱的白骨》是第一部倒叙推理小说作品。因为倒叙推理对侦破过程要求较高,既要有较为科学、可信的侦破知识,又要求侦破过程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所以这类小说作品很少。但在推理影视作品中,有相当比例的作品采用这种故事模式,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电视电影神探可伦坡(Columbo)和模仿该剧的日剧《古畑任三郎》。
. {  j4 r+ x2 K, N, f2 a  ~舒适推理小说,是侦探推理小说的一种子类型。
/ t, I4 G* J/ V" t/ k* K: J  舒适推理小说的特点是对侦探小说、犯罪小说中常见的血腥、暴力、性行为等加以淡化处理,或者用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表现。这种类型出现在20世纪晚期,被认为是对已经形成固定套路的“黄金时代侦探小说”模式的革新2 }2 M3 y- [/ B! w) y
* u; Z8 w4 Q  S" m4 X1 n8 h! M
  舒适推理小说的主人公通常是女性,业余时间偶然涉及案件,并发现真相。她们多是聪明、敏锐的女性,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智慧来侦破案件。但这类业余侦探的主人公,多有情侣、朋友或家人从事刑事工作,可以为主人公提供案件的相关信息。
: C2 k& y) K% X+ z9 I  这类业余侦探所从事的正式工作多种多样,如小旅店店主、裁缝、护士、图书馆管理员、书店老板、花店老板、驯狗师、教师等等,大都是工作并不紧张、且可能接触不同人员的职业。她们不引人注意,多能在闲聊中发现侦破案件的线索。) J, @0 k/ B; c) G: H0 e3 Q# M4 f7 {
  从内容上说,舒适推理小说通常不把性、宗教、暴力等内容作为故事的重点。很少出现凶杀案的过程,即使出现也多为相对来说不血腥的谋杀(如下毒等)。人物之间的性关系也多为字里行间的暗示,从不正面描写。
4 b- K5 K5 T6 L2 R  舒适推理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小镇或乡村等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这类地点的居民较少,人们之间彼此认识、了解。业余女侦探常常有较好的人缘,和居民们都比较熟悉,经常攀谈、聊天,从而为业余女侦探查找线索、侦破案件提供条件。故事里还常有不止一位的配角,好管闲事、八卦,给业余女侦探提供了很多信息。
2 h, j7 }" k) z1 y& ?7 U% J; s9 ?  英国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玛波小姐系列、日本赤川次郎的三色猫系列、三姊妹系列等,都属于舒适推理小说。
! g5 `  T9 s/ y, a( D. k5 p
1 W7 e4 z- C  C6 a- ?* `. \! F* ~" F4 w; t# @2 G0 I
无差别犯罪,刑事侦查中的术语,指一种罪犯完全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即使用的犯罪工具,犯罪对象,犯罪地点以及时间都无特定的安排。0 y% M! P6 y" @$ i: @" n0 ~9 ?  t$ L" Y
  正是因为“临时起意”,在断案中,办案人难以把时间,地点,工具等作为突破口,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是无差别而无特定指向的。因此,在现实中,这类无差别的犯罪更加考验办案人的经验和法医或刑事坚定的准确性。一般认为,很好地杜绝这种犯罪方式的方法,便是加强公共区域监控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监管。+ A0 M. p9 W' q
  无差别犯罪常用于侦探推理小说。就目前来看,官方并不过多使用无差别犯罪这一名词,其主要流行于推理小说的写作。有一定数量的佳作都是以无差别犯罪为核心。正是由于线索的无差别性,使得小说中的侦探不得不有更加缜密的推理能力及处理有限线索的能力。而相对于一些以诡计为核心的推理小说,这类推理小说更贴近现实,然写作难度更大。随着近几年本格推理小说有所暗淡,以无差别犯罪为核心的推理小说很难获得高度的认同。
/ c3 W  T! y( G! `  f0 T3 p+ {8 [' a6 L3 W
密室推理(Locked room mystery,或称密室杀人)是推理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狭义的密室,往往是指发生在密闭空间(房间)内的命案,也就是说乍看之下,凶手或凶器仿佛蒸发一样,未留下任何进出此空间的痕迹或证据。一般公认最早的推理小说,也就是爱伦·坡的《莫尔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同时也是推理史上最早的密室杀人案件。自爱伦·坡之后,密室推理这种不可能的犯罪,便成为推理小说的大宗,也开始从最初的原型,发展出各种变形。广义的密室,不必局限于密闭的空间,只要没有显而易见的方式可以接近或杀害被害人,都可被视为一种密室。例如,死者在雪地或泥地上遭勒杀或近距离刺杀,但尸体旁除了死者自己的脚印外,却没有任何其他痕迹。美国的推理作家约翰·狄克森·卡尔是公认的密室大师,他在自己的密室名作“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 年出版,英国版书名为 The Hollow Man)中,于第十七章藉菲尔博士之口发表了一篇密室讲义,可视为一篇总结“不可能犯罪”手法的精辟论文。
* H. [1 \; _5 s# F, u6 l, M 5 T  t5 m+ e6 Y' I  e/ n% [* q$ R, `
 捕物帐,又称捕物帖(两者发音都是とりものちょう),日本的一种小说类型,主要讲述江户时期捕吏们的探案故事。
8 z2 X" e7 i( W- Y; F0 H. {  捕物在日文的意思是“逮捕犯人并送交官府”,而“捕物帐”就是针对侦查以及逮捕经过的文书记录(日文“手册”称“手帐”),后被日本推理作家冈本绮堂借来当小说标题,从此捕物帐便成了以江戶时期的捕吏们为主角的小说类型名称。2 o0 y' g, k; N* ]" n
  1916年,日本推理小说早期作家冈本绮堂受到翻译引进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启发,决心创造一个日本的福尔摩斯形象。为了塑造出一个纯然江户和风的侦探主角,他把故事设定在自己熟悉的江户时期,创作了日本本土的侦探“半七”的形象。自1917年《文艺俱乐部》新年号上开始刊载的“半七捕物帐”大获好评 之后,捕物帐就成了时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次类型。  9 A* S9 A8 V" h' t' V
  当时的捕物帐大致可分成两个系统,一是时代小说系统,一是推理小说系统,前者注重对江户时期的风情描绘和人情写照,譬如野村胡堂的“钱形平次系列”、佐佐木味津三的“右门捕物帖”;后者则是1939年以后,因侦探小说被日本政府视同敌国文学而禁止创作,小说家只好转写捕物帐故事,虽莫可奈何,但的确引出了一批颇具质量的捕物小说,例如横沟正史的“人形佐七系列”、城昌幸的“少年武士系列”,等等。以上四个系列再加上“半七捕物帐系列”,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大捕物帐系列”。 - D# h/ p4 ^+ L- x$ s+ i
  江户时期的日本,尚未全盘接受西方文明,所以不论科学搜查或系统办案,都完全不会存在,可资利用者,唯有侦探的双脚、眼睛、口耳。一切都只能靠侦探亲临现场来感受,透过不断地打听消息、追问目击者、寻找线索,以逼近、猜测犯人真面。就某个角度而言,这完全是那种只能靠智慧和经验决定胜负的单纯推理小说,跟克里斯蒂笔下的简·马普尔小姐只能靠耳语或传闻来判断案情十分近似。(或许正因如此,现代的捕物帐女作家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像畠中惠、平岩弓枝、宫部美雪,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5 k1 \, v0 a6 U" m/ ]
  战后为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GHQ 强力禁止撰写跟武士道有所关系的时代小说——尤其是剑豪小说。推理小说因而重生,而时代小说家则只好遁逃进捕物帐的世界,使这种文体倏然风行起来。
% P- K" Q; w2 g, Y 8 p% Q' c" X1 @- r7 x9 k1 c- J
日常推理,一种推理小说的子类型,特点是推理故事并不涉及谋杀等犯罪案件,或不以谋杀等犯罪案件为主,而是侧重日常生活中的“谜团”,故称日常推理。
( C. S* `$ S' Q+ ]) I) t/ c  自推理小说诞生之日起,推理小说这个类型文学,往往和犯罪事件联系在一起,在绑架、抢劫、诈骗、偷窃、强暴、谋杀等种种犯罪种类中,谋杀尤受作家们的青睐,特别是从黄金时代开始,谋杀便成为推理小说家主要描写的事件。随着新本格的浪潮,诞生了一派几乎与犯罪事件“绝缘”的推理小说,这一类的推理小说便被称之为“日常推理”或是“日常之谜”。
' A) b! l. O, ^  x" o  1988年日本创元社开始出版“鲇川哲也与十三个谜”的推理丛书。翌年该丛书中有一本名为《空中飞马》的短篇连作集,这部作品以一位十九岁的女大学生作为叙述者,讲述了“我”生活中遇见的各种谜团,所有谜团皆与犯罪无关。这部《空中飞马》可谓日常之谜的滥觞之作,作者北村薰亦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家。除了北村薰以外,在日本以创作日常之谜著称的作家还有若竹七海、加纳朋子、仓知淳等人。在中文推理小说创作中,台湾推理小说作家林斯谚在也《尼罗河魅影之谜》中做了日常推理的尝试。
: f( o( C1 K, c7 v# H$ l
: t* @' A. z& x6 s5 o" ?& Z. a死前留言,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诡计的一种。
+ J& d+ Y' Q$ ]1 }  又称“临终线索”,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暗号推理”的特例,即被害者在死前留下某些神秘而不可解的暗号、手势、姿势、暗语等,用来指明害他的凶手或破案的关键线索,但这些“死前留言”通通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只有解破这不着边际、如暗号般神秘的“死前留言”,才能得到案件真相。这种类型由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首创并大量运用,他的《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暹罗双胞胎之谜》《半途之屋》等作品都是以被害者临终时留下的如暗号般的不可解释的奇怪线索为案件突破口,如《暹罗双胞胎之谜》中,连续的两个死者都在临死前费力抓到一张扑克牌,而后撕成两半,将右手拿的那一半团成纸团,而把左手拿的那半张牌展平,用这个奇怪的动作指明凶手。除此以外像日本作家横沟正史的《假面舞会》中死者临死前用火柴梗拼图指凶手(应该说这个构思明显源自埃勒里·奎因的《半途之屋》)、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中死者临死前喊的“阿基米德”用以指认凶手、甚至像我们熟悉的《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五怪临死前的奇异血字等,都是类似的以“死前留言”指出案件线索的故事。, R  l, |8 n; d2 u
时刻表诡计,是“不在场证明”的特例,即利用时间上的时差,伪造出“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也是侦探小说中最常用的伪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手法。+ d0 k# n/ E( H) v1 A
  时刻表诡计就是某人被怀疑成嫌疑犯,但在案发时的前后很短时间内,他都被确凿证明绝对不在案发现场,而在另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离案发现场很远,决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也就是说案发时此人绝对不在、也到达不了现场;这样的谜底有两种,一是对案发时间判断有误,造成凶手被排除作案可能;二是凶手实际在附近,但他利用诡计造成人们以为他在很远地方的假象,进而排除其作案可能性。
% H4 Z# D0 m! f& e* Q; z  重要的时刻表诡计往往是利用列车时刻表来证明自己的不在现场,即凶手乘着交通工具,利用交通工具的来回行走,让人们无法判断嫌疑犯在案发时的确切位置,进而排除其作案可能。写这类侦探故事的作家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日本的西村京太郎了,西村京太郎专写以铁路和火车为背景的破案故事,以复杂的列车时刻表制造“不在场证明”为其专长,代表作有《终点站杀人事件》《凌晨三点钟的罪恶》《蓝色列车上的谋杀案》等,都是在某列正在行驶的火车上发生了凶杀案,而嫌疑犯却被证明案发时不在火车上;或者一个嫌疑犯正在火车上,而在火车外发生了凶杀案;甚至是甲地发生凶杀案,而凶手在案发前后很短时间内,都被确凿证明其在距离甲地很远的乙地,根本没有作案时间。除此以外还有内田康夫、津村秀介等也专注利用火车时刻表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其小说被称为“铁路旅情推理”类作品。但是西村京太郎并非是日本第一个运用此计的日本作家,这个功劳应给于“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作:松本清张于1957年发表的《点与线》,此作堪称日本首部运用“时刻表诡计”诡计的作品,也开创了将侦破故事与批判现实相结合的“社会派”风气。后来岛田庄司创作“吉敷竹史”系列小说,竟发展到利用几十部列车时刻表推倒案发时间或凶手所在列车,堪称把“时刻表诡计”发展到极致。* c4 L* d9 d0 l3 g, |
/ @+ |4 O% X9 _4 c! G/ _
侦探,推理(侦探)小说中最常见的人物职业,也因其目的、行为,而将推理小说中不同职业的主角统称为侦探。. g' R5 G0 l/ l
  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侦探”一般是应非官方之邀,暗中为其探查机密或是侦察案情的人。有时也与警察合作。在早期的推理小说中,某些作品中也将负责探案的警察称为“侦探”,但现在多专指“私家侦探”。
: z) G7 Z- a: z9 {5 k  在文学中,以侦探为主角的小说非常多,历史也很悠久,渐渐形成了一种类型文学,即侦探小说(Detective),或叫作推理小说(Mystery)。在这类以侦破案件、探明真相的小说中,主角原本的职业或许不是“侦探”,但都从事侦探的行为,最终破获案件。如阿嘉莎·克里斯蒂笔下的简·玛普尔小姐,是独居在家的老太太;东野圭吾塑造的“神探伽利略”,是帝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汤川学。
' x& Q( O, Z( G: g& T0 l( }  当然,在真实世界里的侦探,通常以侦探社的方式承接案子,并大多以婚外情、寻人等为主要案件,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屡破命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6 ^4 c( [# F1 K. s' Z# [# J" D% h- m8 L1 l
 物理诡计,就是用机械的操作来完成犯罪,反过来说,就是不受人类感情、错觉等心理波动的影响,平稳遵照物理规律而发动的诡计。这通常是犯人欲摆脱嫌疑才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计策,偶尔会因大自然的物理规律使事件发生某种变化。因此,物理诡计大致可分两类:一种是“人类故意设置的诡计”;另一种是“因自然现象而发生的诡计”。我们谈的正是“人类故意设置的诡计”。说到底,推理就是犯人的诡谲和侦探的睿智的较量。
2 H- a* _) i2 L* u4 [$ E  推理小说中,犯人欲洗脱嫌疑,通常会使用诡计,却反而留下疑点。推理小说之物理诡计的脆弱,首先就是和现实的差距,永远无法填埋这条名曰“虚构”的鸿沟,永远具有非现实性。物理诡计本身是立足现实的,但几乎被用竭了,而且用过一次就很难再用第二次,这是一条很残酷的规则。这个宇宙的物理规律是有限的,不可能接二连三发明新的物理诡计。物理诡计因此而失去了突破的方向。时至今日,物理诡计依旧寻找着其存在的意义,重复着进化和淘汰的过程,最终迎来末日。物理诡计拥有越是新颖就越背弃现实的宿命。
& ^7 h. S6 `) [" |( w- m- C7 s
/ f4 G1 @! C9 K$ U: n* h新本格推理(new mystery)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的一个创作浪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倡回到犯罪诡计、解谜的黄金时代经典模式,忽视杀人动机、社会背景的“社会派”元素,并不排斥幻想、惊悸元素。1987年由当时的新锐推理小说作家绫辻行人、法月纶太郎、歌野晶午、我孙子武丸共同发起。8 y% t/ U$ o/ K( e5 M  g) V
' N3 B. X$ }* Z/ [
  (1) 名称的来源
; L; v( ?! ^/ I, l  a, e/ `  现在日本流行的所谓新本格推理(new mystery),其实应该称做第三波的本格更为正确。事实上,远在上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日本侦探小说作家甲贺三郎便已经把"纯粹侦探小说"定名为“本格”,而一些涉及病态行为或附上异常主题的小说定名为“变格”,后来在五十年代后期,“本格侦探小说”一词再变成“本格推理小说”,而且那个时候的本格推理,实际上也包含了以往被列入“变格”类型的奇怪幻想元素。
3 u1 M  ?5 P; ?; I2 m  然后在六十年代后期,推理作家松木清张提倡“复兴本格”,努力把那些幻想性元素排斥于推理小说之外,而产生了“新本格派”、也便即是“新社会派”这两个名词。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新的本格推理”再次流行起来,惊栗、幻想等元素更被积极地采用,而不重视好像犯罪动机、社会背景那样的“社会派”主题。这便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第三波本格”。/ d3 q' Y) f3 R5 B8 W
  2) 新本格掌旗手
. X  A" F& q# _$ L   说到新本格推理的掌旗手,被众人公认的便只有岛田庄司一人了。出生于广岛县、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商业设计系的岛田庄司,在1981年凭借一部《占星术杀人事件》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而且这部小说不但成为江户川乱步赏候补作品之一,更经常于各大网上投票中赢得最杰出推理小说的殊荣。
/ E0 `$ l" V. E/ u  岛田作品的最大特色,便是他那些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诡计类型,不是什么密室杀人那样的普通,而是列车在行驶中消失掉、已经死去的人在奔跑、被切成两半的尸体融合而复活……等等,不论是完全本格的“御手洗洁”系列,或是带点社会派味道的“吉敷竹史”系列,异想天开的主题是必定不会缺少的。
& Z9 h6 I$ Q9 a& B6 {" ]+ A  然而,广受欢迎的小说并非视他为新本格推理掌旗手的最大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岛田于1989年发表了他的“本格推理宣言”,阐述了当时日本本格推理的新方向,为九十年代初新本格派的兴旺起了带头的作用。而且他更不遗余力地推荐有潜质的新人,从1987年的绫十行人到1999年的雾舍巧,当中有不少人现在已经成为了极受欢迎的新本格作家。可以说,岛田庄司在日本新本格的舞台上,不但是一位非常瞩目的主角,也同时担任了更为重要的导演角色。, l7 y9 V1 ]0 \% W' Q
  (3) 新本格七大诫条
& G1 q8 a# Q  }- g   岛田庄司于一九九四年提出了以下的新本格创作七大诫条,当然,这些全也只可以说是新本格流派的共同起步点或标准格式而已。
$ \' U% K( a) R3 M6 Y. ]  1. 把故事的舞台建筑在好像孤岛那样的封闭空间上,事件发生之后,已经出场的人物不可以离去,也不容许警方或其他外人进入。当然,先进的科学搜查也不能够进行。
: U- F$ G+ Y( a  y  2. 把事件发生的场所设置在附有可以被锁上的房间的人工建筑物内、或在这建筑物的四周。
/ e* Y6 V& C9 u3 H- h; Z  3. 把在事件发生场所居住或作客的人,在小说的初段给全部介绍出来。) ], u( S& m: ^( m
  4. 安排某些事件的发生,最好是杀人惨剧,而且还是发生在密室之内。; M& m) O( [1 w; B3 I) A
  5. 把扮演侦探角色的人,从最开始便安排出现在惨剧发生的场所内。
  K0 s* K4 E5 H( I5 |' t2 @  c$ a4 J  6. 安排惨剧一件接一件的发生,可是凶手仍然无法被查出,在这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侦探的错误推理。
, A2 w+ e$ g+ K; ~: P$ f  7. 最后安排侦探把凶手指出来,而对于读者来说,那个凶手必定是意料之外的人物。+ x$ y9 |' H' e+ M3 e9 @+ @5 \
  (4) 谜团的现实与幻想6 J5 u  w/ M( b9 x8 ]/ [% U, Q
  日本所谓的推理小说,即等同于侦探小说,是描写侦探寻找真相的故事,而以解谜作为小说重点的本格推理,当然便是侦探为了解决含有谜团的事件而努力的故事。由于新本格的创作领域不但没有排斥、甚至积极容纳任何非现实性的内容,因此呈现在新本格推理小说内的谜团,可以再分为两个类型:现实性的谜团和幻想性的谜团。
/ K! j. D! p9 |/ K4 B4 E  现实性的谜团,是指在故事中出现的“在常识范围以内的不明事项”,例如无法确定的凶手身份、未明白的杀人动机、伪造的不在现场证明等,所有的这些谜,全部还是以日常现实为基础的。
1 W$ ~- ?9 C4 O) Q1 m  相反的,幻想性的谜团,是指在故事中出现的“具有幻想性、神秘性、超常识的事件”,例如没有遗留足迹的杀人、突然无故消失的房屋、死而复生的被害者等,所有的这些谜,全部也是与一般常识相违背,普通的人完全不可能信以为真。当然,即使那些谜团看起来好像是那么难以置信,但凭借名侦探无比的智慧,它们背后的真相总可以被揭露出来,而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也能够从常识或科学得到合理的解释。
: @' c0 a- n. ^9 D  既然说是“一般”,便即是代表“不是全部”了,因为事实上,的确有少数新本格作家喜欢把“常识范围以外”的题材带到本格推理小说中,好像怀孕二十个月的女性、炎夏中降大雪、死人变成僵尸指证凶手等,尽管比较保守的读者可能不接受这种模式,认为是违反了推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不能否认的是,加入适量的幻想成份可以为本格推理带来新的突破。至于那样是否完全破坏了推理小说的基本原则,便属见仁见智了。
* ]$ ?6 s1 y! M9 j# R  j  (5) 谜团与诡计的构成元素
6 P6 j2 c' J  j5 E   下面列举的是在“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本格推理小说中,谜团与诡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大部份是参照清凉院流水在小说Joker中写出来的列表
: |% ^9 S' S( L( j  -暴风雨山庄(孤岛)% r) @$ w" D& b" ]( V+ }3 T* w
  -远隔杀人* n" V) V) a# k8 B& L/ ~
  -无足迹杀人
) h! |6 Q0 c: n: C# P4 |7 b$ I; r2 D  -密室杀人0 O9 m- _' e4 F) v% |7 C
  -模仿杀人$ j3 C( D0 ~) V8 y6 I# c
  -无头尸体
; ~1 n. N# L3 o+ H  -尸体装饰
, i& _) e3 z) N* {, N  -尸体交换, z& d7 v( T+ ?* M* H. H
  -尸体消失1 Y2 A" I: g3 f, o, D( |+ X' B
  -交换杀人' i1 q& ], F9 k  f5 O' u
  -便乘杀人$ U% f5 V3 G- o
  -物理性诡计(机械,镜)) F9 x, Y) ]- t# t
  -叙述性诡计: S0 s5 b6 N; r  {/ O, \0 [/ [
  -生理性诡计(色盲,惯用手)
7 E9 C. e  W7 _5 b/ V* z  -动物诡计
, Q& H9 k! X- O/ Q  -人物诡计(性别,多重身份)
; w/ A$ t% Y7 w1 B8 ?: J  -双生儿  C; q6 i; b3 u* R: e9 ?3 x
  -侦探/凶手互换6 M$ w! _% y8 ]9 @0 v( W; p
  -暗号, i% E* W8 X" l, N
  -顺序6 S( S) X2 E7 B1 L8 [
  -日记,遗书$ m( }9 y- c4 V! ^1 k" v1 J
  -作中作
. }2 k' e9 Q- B1 x7 D- \  -字谜) M! j6 }: E' }4 P
  -不在现场证明
4 W2 x; V% A3 v  -失去的环2 b3 r( U( b/ l% }& b7 y3 [
  -误导
& K  v& R8 M! N6 |: J* x  -垂死留言 ! H* k5 z/ d2 e  f) Z7 {

5 X' P$ \: n0 k+ v旅情推理,是推理小说的亚分类之一,出自日本。" Y  {) V) S2 v2 K8 r8 @
  以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为主要环境的,或以风景区、名胜古迹、旅游线路为故事发展主要地点的推理小说。2 t5 l" C) S  c8 z6 p: j
  以旅情推理著称的推理小说有很多,最出名的当数日本推理小说家内田康夫的浅见光彦系列,还有以描写时刻表案件著称的西村京太郎、岛田庄司笔下的吉敷竹史系列等等。
+ y: ~' W( H) c& T2 X- k" I8 I安乐椅神探(Armchair Detectives)是侦探小说所塑造的一种侦探形象。与一般的侦探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安乐椅神探无须奔波劳碌,只需坐在舒适的安乐椅,听着、看着命案的线索,就能凭借着推理,指出真凶。推理小说史上的第一个安乐椅神探是由奥希兹女男爵的小说《角落里的老人》里的主角。自从这个部作品出版后,安乐椅神探变成所有推理小说作家想要挑战的角色。
+ R4 k9 P, o7 @' R& z  最早的安乐椅神探是《角落里的老人》一书里,奥希兹女男爵笔下的一位未曾提及名字,端坐在餐厅角落的老人。老人凭借着报纸的新闻,一边嘲笑警方的无能,一边对新闻里无法侦破的刑案做出推理。他看起来十分寒酸又畏缩,双手在一条细绳上绑着一个又一个精巧、难解的绳结。, g; o0 D4 s7 b3 v& |9 G
  不过,也有人认为安乐椅神探的雏形也可能是阿瑟柯南匠尔笔下的迈克罗夫特輠尔摩斯。这位角色是大侦探夏洛克輠尔摩斯的哥哥,也是一位警察。虽然推理能力不差,但是不爱运动,所以经常靠其他人提供破案的线索。
5 B7 m7 i# u, s  V  [2 @  之后,许多推理名家也开始挑战这种探案模式。其中,最有名的挑战者是有着“谋杀天后”之称的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其笔下侦探为简鬠湳尔小姐。玛普尔小姐是一位看似目光慈祥,银发如霜的普通老太太;任人都不难想象她在乡野小村里,坐在安乐椅上,摇啊摇地织着毛衣的景象。玛普尔小姐与角落里的老人不同,她偶尔会到村子里走走,收集破案的线索。
* r6 v6 y; Q; \+ k! I  雷特斯史托德(Rex Stout)笔下的尼洛伍尔夫(Nero Wolfe)也是知名的安乐椅神探,他是一位肥胖、不愿出门、喜爱养兰花并且收费高昂的专业咨询侦探。探案几乎不出门,一切外务皆由私人助手阿奇嬠温(Archie Goodwin)代劳。8 q1 l& e9 g( P$ m
  近代,美国作家杰弗里迪佛(Jeffery Deaver)笔下的林肯莱姆(Lincoln Rhyme)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林肯是一位肩部以下全部瘫痪的刑事鉴识家。虽然林肯无法自由行动,但是可以靠女警爱蜜莉亚萨克斯(Amelia Sachs)的帮助收集线索,藉以擒凶。而系列作品中的《人骨拼图》更被拍成电影,并由丹泽尔丠盛顿、安吉莉娜裘莉主演。8 }  l' a: r: b
  日本富士电视台的侦探剧集《古畑任三郎》第二系列第十回中,主角古畑任三郎在美国跨城大巴上仅通过与邻座女乘客“好子”(铃木保奈美饰演)对话,推理出案情经过,从而破案,此亦为安乐椅神探之一例。
" y3 O* E; _3 s9 H) D/ {' j5 j8 q& l
暗号推理,推理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故事模式。4 [3 r$ V: T: ^
  暗号推理是指利用暗号、暗语等给出案件线索、找出凶手的推理小说故事模式。“暗号”并非只是一个符号,一句话、一个手势动作、或者某个特殊的东西等,只要能使读者对其注意,并感到那个被注意的对象既与案件有密切关系,又无法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两者到底有何关系,都属于“暗号推理”。“暗号推理”的要求是:破案的关键线索一定隐藏在“暗号”中,只有破解暗号,才能破案;而“暗号”的含义,又是不能让人一下子理解的。如英国柯南·道尔的《红发会》中利用灯光作暗号、《跳舞的小人》中以密码作暗号;还有日本江户川乱步的《黑手帮》以佛教偈语作暗号等都是“暗号推理”。这类作品基本都是短篇。) _$ q. E/ U/ q+ P0 }+ F

5 q" v" [' h2 `3 e7 W! E0 w新本格创作七大诫条
9 g" y* {6 y! b6 G( P- Z* I* A  又叫做“新本格创作七大定律”。
5 T+ x5 ^; P) ]$ n% S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岛田庄司的倡导和引领下,回到诡计、解谜的“新的本格推理”再次在日本流行起来。岛田庄司于1994年提出了以下的新本格创作七大诫条,当然,这些全也只可以说是新本格流派的共同起步点或标准格式而已。
! ?6 V& T: e: R2 E; q) q  Z* a* k7 ^  1. 把故事的舞台建筑在好像孤岛那样的封闭空间上,事件发生之后,已经出场的人物不可以离去,也不容许警方或其他外人进入。当然,先进的科学搜查也不能够进行。
! K; m" i1 \# D* l  2. 把事件发生的场所设置在附有可以被锁上的房间的人工建筑物内、或在这建筑物的四周。
! Q: `+ y  x7 E/ y  3. 把在事件发生场所居住或作客的人,在小说的初段给全部介绍出来。  m- ?) R# f+ s9 Q7 a# s0 I$ F5 |
  4. 安排某些事件的发生,最好是杀人惨剧,而且还是发生在密室之内。
3 f2 }; X: g( B; I# O  5. 把扮演侦探角色的人,从最开始便安排出现在惨剧发生的场所内。" e, d7 G# u# a4 c
  6. 安排惨剧一件接一件的发生,可是凶手仍然无法被查出,在这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侦探的错误推理。
2 }8 {& z: ]( j8 A) B$ D) O  7. 最后安排侦探把凶手指出来,而对于读者来说,那个凶手必定是意料之外的人物。
7 p) @/ D: w; E& l" C8 _7 D
6 Z) R6 j7 U! F& v犯罪小说
; n" ^# G+ D8 z$ @! d   犯罪小说是一种描述犯罪、侦查、动机与嫌疑犯的小说类型,通常可以与其他小说类型相区隔开来,不过界线可能不够明确。犯罪小说包括几个类型,例如推理小说、法律惊悚小说、硬汉派侦探小说等类型。
4 ]7 G% {- b% V0 Z4 f, Z  犯罪小说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类型分类,常常用来指称其所包含的推理小说、法律惊悚小说、硬汉派侦探小说等,特别是在当代西方国家,随着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经典解谜模式的衰落,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等类型通常被称为犯罪小说。" }1 S0 a* b6 a  J7 h# Z
* t' M" }6 p% q" C0 I
不在场证明,原为刑警科、侦探学专用术语。多用于警察、侦探审问犯罪嫌疑人时的提问。指实施犯罪时,有人证明嫌疑人不在案发现场。# K5 f! f- I5 `9 d) f; ?; W
  后推理小说中多用为实施犯罪的诡计,“不在场证明”多设计为隐性的不可能事件,采用多种手段使实施者被怀疑的几率降到最低,而且可以诱导侦破思路,嫁祸他人,让人以为是外来者犯案。
5 ?7 a( F1 n! E+ M# K+ x  推理小说中“不在场证明”的手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拨快手表、利用证物、混淆法医鉴定等时间性手法,还有隐藏捷径、转移尸体、相似房间等地点性手法。
7 U1 L6 C' x% E3 U1 K9 l$ l* U  “不在场证明”为很多推理小说作家用来设计诡计。最擅长此类故事的侦探小说家是英国的F·W·克劳夫兹,其笔下的侦探富兰其警探长被称为“破解不在场证明的大师”,最擅长破解利用铁路列车时刻表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代表作有《英法海峡之谜》《桶子》《克罗依顿12时30分列车》等;除此以外像中国读者熟悉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也都属此类伪造“不在场证明”的侦破故事。“不在场证明”也属于“不可能犯罪”类型的侦破故事。5 Q) R/ z! @# B; r' i" f9 x
$ g  }, m( D" M1 Y3 m' }
不可能犯罪
2 ~* V; T1 F7 r' B9 l9 V2 Y! j  t
* Y! q: S: O" B8 z& K/ x  简单地讲,不可能犯罪是指在表象和逻辑上都不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可称得上是推理小说创作皇冠上的明珠,所有的创作者对这种情节模式情有独钟。 1 v) ^( ~1 D3 Q9 d5 q' l( Y' C" V6 k
  不可能犯罪的最典型模式是“密室”。第一篇侦探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就是一篇密室题材的作品,侦探小说的丰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也有《斑点带子案》这样的密室杀人作品。
# B2 P* P+ [% T% k$ h0 y  密室犯罪题材的第一次辉煌来自冉威尔于1892年创作的不朽名作《弓区之谜》。此后,勒鲁在1907年写出了《黄屋奇案》;福翠尔创作出了“凡杜森教授”系列,如《逃出13号牢房》等;切斯特顿也在他的“布朗神父”系列中大量的使用密室题材。这些作品都是“不可能犯罪”中的经典之作。
) W8 C: _% U- w) u2 L3 m$ {9 F) u  进入黄金时代之后,作家们对密室等不可能犯罪题材依然相当狂热。范达因写出了《金丝雀杀人事件》(1927年);埃勒里·奎因作有《中国橘子之谜》(1934年);就连不以密室见长的“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写出了《古墓之谜》这样的优秀作品。但是,没有作家比约翰·狄克森·卡尔更专注于此,他写作的“菲尔博士”系列和“梅里维尔爵士”系列均是密室犯罪小说。其中,卡尔的《三口棺材》中的“密室讲义”堪称是密室犯罪创作的巅峰。& o. J/ E( y% f9 C
  另一种不可能犯罪是“足迹消失”——被害人死于非命,但尸体四周却不见任何痕迹。卡尔在许多作品中都曾使用这一手法,如《White Priory Murders》等。
5 @: }; X% n0 S7 B  不在场证明也属这一类型。英国人克劳夫兹的《桶子》是揭开黄金时代的伟大作品之一;在日本,有栖川有栖的《魔镜》中列出了一份“不在场证明讲义”,可以媲美卡尔的“密室讲义”。
7 A4 x# h8 j2 z& f2 Q* H4 r; ]5 B
叙述性诡计
" o; f7 t+ U9 I. n( G  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写作时,藉由文字词义或叙事结构,让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直觉地”对某些事情或状况不疑有他,进而在最后解开谜题时,让读者有大吃一惊的感觉。这是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读者对此种诡计的反应有时也颇为两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便是叙述性诡计的典型应用。日本殊能将之的《剪刀男》是近年来叙述性诡计的代表性作品。
! \" @4 F) y) Z$ n7 L% n& U
# |7 ?/ j/ k. o3 D; o- W1 U“暴风雪山庄”6 P  Y8 K. x" d* F) I, |6 g) B1 E" a
- s$ m9 w0 r" D0 J
 又称“暴风雨山庄”,是推理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模式。3 a) |2 N% B/ T3 q8 u+ R8 f
 小说发生场景与外界完全隔离,像是处于暴风雪中的孤立山庄,电话不通,无法求得外界(如警方)援助也无法逃离的状况,通常状况为发生连续杀人案件。由于完全隔离,所以必须要由在场人物解决事件,死亡时间或指纹等等通常不能取得(有法医或医生在场则前者例外,但仍然较不精确)。经典小说《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
  S; p( k0 X" V: u# N- K0 Q" v' f, B. m8 j
推理小说,亦称侦探小说(Detective fiction),是起源于欧美的一种类型小说。指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份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在当代欧美国家,通常用”犯罪小说“(Crime fiction)作为侦探小说、推理小说、间谍小说等类型文学的总称。) |$ V8 M$ Y: ^2 W4 T% T. W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得到发展;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风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二战以前曾将Detective fiction翻译为“侦探小说”。二战结束后因日本语言改革,汉字消减,侦探之“侦”被削,1946年由木木高太郎首先使用“推理小说”来代替“侦探小说。后取代侦探小说。推理小说日本逐渐繁荣,有超越欧美之势,形成了日本推理小说的特色。它的内容大体与侦探小说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它注意科学的逻辑推理,运用推理手段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过程。优秀的推理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确的判断使人佩服;不仅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启发。有些对资本主义的黑暗也有所揭露。但推理小说往往宣传英雄史观、神秘主义,描写色情,渲染恐怖场面,对读者也有害处。美国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曼弗雷德·B·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合著时的笔名)的《希腊棺材之谜》,日本松本清张的《奇怪的被告》等,就是推理小说。
2 \- r# F$ D5 P " w8 O8 _; t: R2 @
  在中国推理小说爱好者中间,通常把推理小说(侦探小说、犯罪小说)分为”日系推理小说“、”欧美推理小说“两大类型。7 B3 w6 \* x4 z# H8 B" c0 w" ]
  有评论家认为,世界最早的推理小说是《包公案》。但传统的公案小说并不能纳入现在的推理小说类型。现代的中国推理小说创作虽然起步较早,在民国年间即有较成功的《霍桑探案》问世,但一度中断,总体上仍不成熟。目前在大陆、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推理小说作家。! s1 _: L6 G" P1 o* C% M

; p5 O1 g. @0 ?) m- h硬汉派7 k* a3 r* q! c9 G
" x: k+ z+ {- }! u; k
  英文为 Hard-boiled,源起于美国。“硬汉”一词原为形容一次大战时受过磨练的部队军人;用到推理小说中,即是指既冷酷又强硬的侦探角色。
) y* n3 Z: U- e/ q  s9 t       二十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其是在美国,随着新一轮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经济大衰退,于是社会风气败坏,恶势力猖獗,暴力罪案大量发生、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侦探小说的面貌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硬汉侦探”这一新的样式以其贴近实际的故事、恶如仇且胆识过人的私家侦探主人公形象、明快的节奏、火暴的场面,使读惯了由文绉分析推理为主的传统侦探小说的读者耳目一新,多部小说还被搬上银幕。在这一类型的小说中,动作场面较多,解谜比例减少,主要描述侦探如何凭著一双硬拳和打不死的精神,执著地追寻真相。硬汉派的私家侦探又多多少少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因此可以说硬汉派侦探小说或多或少具针砭世态的含意,现实主义色彩浓厚。这类小说创作手法也独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为加快情节节奏,往往不注重小说场景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描述,然而这种简洁的叙述和机智隽永的对话却又把小说写作艺术和美学价值提升一个新高度,非一般侦探小说或其他通俗文学样式所能比拟的。 * q4 ^! O# e" U2 Y% {/ E
       本类型代表的作家有达希尔·哈米特、雷蒙德·钱德勒、詹姆斯·肯恩、米凯·史必林及劳伦斯·卜洛克。另外,此流派也在四零年代衍申出黑色电影。
3 w1 A* d9 |4 [) M( f* Y- V
9 y, k2 w6 D( s; S- |6 `' J" L; \法庭派
; r3 O7 c9 `$ ^  Q; B6 ^& T0 \0 K& d
  推理小说的流派之一,推理小说分为五派,为本格派,社会派,法庭派,悬疑派和冷酷派。法庭派推理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在法庭上进行推理过程,不会用法条出来压人,这让人松了一口气;在法庭上的推理过程常常是钻小漏洞,来探出一些蛛丝马迹,然后在几次开庭之后,法庭上当场翻案。6 }; `! @4 `7 h& e8 }( P, D* O# P
       代表作家有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厄尔·斯坦利·加德纳,他的以佩里·梅森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堪称“法庭派”的代表。
( B" X3 l( J" g; n' v& h1 G) l) Z4 ^* X* X5 a" v
社会派' E$ r) {5 {4 G" _5 {

1 w, h# M4 G7 ^5 R9 A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推理小说即侦探小说,由于一些作家建议加强侦探小说的逻辑推理,从而该称推理小说,又兼日本文字改革后取消了“侦”字,所以便正式启用推理小说一词。该派作家大都把探索的情节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或揭露美帝国主义占领下日本的黑暗,或反映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反映了当时日本人民的心理,受到了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水上勉的《花的坟墓》等。0 W; H, R' U0 m' [* Q
       主要风格/ P) y4 j, d: p- X) X' `+ e
       社会派惯于把侦探案的情节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展开,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批判战争的邪恶。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在表现方法上,注重动用逻辑推理的手法,制造悬念。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耐人寻味。社会派推理小说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成为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许多作家继承此派传统,创作了大量推理小说。
" x+ j' \; h/ n% H  与本格派热衷于“诡计”、“解谜”不同,社会派则注重动机,批判社会现象,排斥名探,对人性有深刻的描写(当时是为了驳斥本格派堕落为纸上游戏而出现)。社会派的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除此之外还加入“谜”的特质,即使其创作精神与此无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社会派推理小说利用了“谜”的特质,进行“社会批判,描写人性”;“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是目的,而“谜”则是一种工具。由于“目的”的写实性所限,自然而然社会派会注重动机与排斥名探了。
9 p& `5 h0 l/ H+ C- s; t. L       代表作家2 w7 I% r0 X7 m& x  u
  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松本清张、水上勉、马赖义、黑岩重吾、户川昌子等人。' i5 t  T3 X+ m; t9 }

0 g9 K! ?& k5 W. I$ W( ]公案小说
  D& {" |5 y+ p% u1 L! O+ o6 z/ D% A" L  l  E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反映冤狱为其主要情节。在史书中可以频繁地看到百姓对于“清廉”、“清介”、“清尚”、“清高”、“清白”、“清淳”、“清明”等政治品格和理想人格的赞颂,小说中公案常有对“清官”的颂扬和美誉,历史上著名的两大清官包拯、海瑞,成为公案小说主人公的主要创作原型,进而被“神话化”,在民众中流传开来,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5 i1 b7 \* \4 j5 I1 Y
    先秦两汉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的传记,是公案小说的先导,或者说是它的酝酿期。7 u$ c3 h7 P9 }1 q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神鬼与狱讼相结合的作品,不妨说是公案小说的萌芽。
( D' D" u8 {* _/ a: E, W  中唐至五代的笔记(传奇)小说与法医学著作中出现的公案故事,说明此时公案小说已经成型。3 h0 w, p3 q% }! Q* x, j$ W  P! v
  到宋代,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阶级斗争的激化,刑民事案件的日益增多以及市民在审美趣味方面的新需求(喜欢听离奇曲折、触目惊心的狱讼故事),公案作品便大量产生,品种增多,色彩斑斓,艺术上也日趋完美。可以说,这是公案小说的成熟期,或者说是它的早期。
+ |6 g- ?+ n& D# P' f  明清小说创作受到理学思想影响深刻,公案小说中的清官不仅清廉不苟,而且能持法平慎、秉公执法,崇“法”是清官文化的代表,清官一定意义上成为了“理”的代表,替天行道。公案小说的创作素材,许多袭自前代的法律文书、案例汇编,而这些小说很多成为封建官吏案头阅读之物,许多还明确表明是为官员审案理刑而编写的,供他们参考,并且有许多官员能够从中受到启示,为疑狱的决断获益匪浅。这一类小说主要有《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海公案》等,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艺术技巧圆熟,代表了明清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
. b; `5 @5 L; S
# r& q% N8 x! u' v0 n( s+ C8 [侦探小说2 q$ }. w& {7 p2 l' A4 G% I6 j; x

1 A- p1 u6 l1 ?7 V% g       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据统计侦探小说在欧美的图书销售量占到图书总数的15%到25%。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虚构人物,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销售总量到达了20亿册(《2000版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而侦探小说从19世纪末引入中国以来,也是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以后,翻译侦探小说大量出版,总数可能在1500部到2000部(甚至更多)。本土侦探小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解放前程小青、孙了红等人的侦探小说直到现在仍有再版,当代侦探小说的创作每年也有百部之多。侦探小说一次在欧美一般称“Mystery Story (Novel)”或“Detective Story”,日本一般称“推理小说”。
  e  [7 h4 Z' |! E1 ?  w0 G: j1 v* Z/ r  侦探推理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的一体体裁,与哥特式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警察小说、悬疑小说同属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侦探小说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智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它的结构、情节、人物、甚至环境都有—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种类型文学。由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破案大多采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推理小说。( U. G# p. f8 r% [, S. P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日益发展,政教分离,警察体制逐步建立,这是侦探小说产生的社会基础。
  y/ D2 y2 `0 D7 O  侦探小说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他在《莫格街谋杀案》(1841)、《马里·罗盖特的秘密》(1842)和《被窃的信件》(1844)这3篇著名的侦探小说里,塑造了第一个业余侦探杜宾的形象。杜宾通过观察和推理破案,成了后来侦探小说中侦探形象的模型。爱伦·坡共写了7篇侦探小说,虽然只是他的著作的一小部分,但却首创了侦探小说的模式,对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P1 ~4 {% A. k% V4 i
  虽然爱伦·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在美国,直到几十年后安娜·凯瑟琳·格林(1846~1935)发表《利文沃兹案》(1878)出后,侦探小说才开始流行。《利文沃兹案》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妇女写的侦探小说。
/ P" z1 X6 B  r' u% w  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法国人很快意识到侦探小说有可能广泛流行。1863年,埃米尔·加博里奥(1835~1873)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侦探小说《血案》,塑造了警察侦探勒考克先生的形象。勒考克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改邪归正的罪犯。故事虽然耸入听闻,但对警察和法国法律制度的描写却颇为真实。加博里奥的作品在法国国内外都非常流行,他对侦探小说在法国的发展和流行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他之后,相继出现了不少侦探小说作家。: n1 `( `! x1 n1 g
  在英国,侦探小说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威尔基·科林斯(1824~1889)继《白衣女人》(1859~1860)成功之后,1868年发表了《月亮宝石》,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长篇侦探小说。科林斯的朋友查尔斯·狄更斯也涉足这一领域,他的未完成的《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就是—部侦探小说。广泛流行历久不衰、具有世界影响的侦探小说当属英国柯南.道尔(A.Conan Doyle)(1859~1930)的福尔摩斯探案。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1887)里,第一次塑造了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这个颖悟无比的业余侦探形象。此后,他在《四签名》(1889)、《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2)、《恐怖谷》(1915)和许多短篇小说里,全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以华生作陪衬,解决了各种疑难的罪案。福尔摩斯成了一个比他的作者更著名的世界性文学人物。
4 g% u, v* U- H: w  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成功,使侦探小说如雨后春笋,迅速在西方兴起。早期的主要作家有:英国理查德·奥斯丁·弗里曼(1862~1943),他塑造了第一个使用法医学的侦探约翰·桑代克医生,并且首创了“逆侦探小说”,即首先说明罪犯的身份,然后倒叙破案的情况;奥克兹男爵夫人(1805~1947),在《角落里的老人》一书里,首先写出了坐在安乐椅里靠推理破案的“安乐椅”侦探;阿·爱·伍·梅森(1865~1948),塑造了侦探汉诺德先生;吉尔伯特·凯恩·切斯特顿(1874~1936),塑造了教士侦探布朗神父,埃德蒙·克·本特利(1875~1956),塑造了侦探菲利普·特伦特;厄内斯特·布拉默(1869~1942),塑造了瞎子侦探马克斯·卡拉多斯。在美国,卡罗林·韦尔斯(1869~1942)塑造了侦探弗莱明·斯通;梅尔维尔·戴维森·波斯特(1871~1930)塑造了阿布纳大叔。但是,这一时期英国的厄内斯特·威廉·霍纳恩(1866~1941)所写的拉斐尔斯故事,法国的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所写的侠盗阿森·吕班故事,最受读者的欢迎。, R  p+ F5 m$ A8 t7 ~9 J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侦探小说。阅读侦探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这时,早期这类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气息逐渐消失,谋杀案成了每一部小说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这些作品中被谋杀者大部分只是一个符号,人们关心的不再是是非、善恶的斗争,而是怎样把疑案侦破。“黄金时代”的大多数作家只是把他们的创作当作娱乐读者的猜谜游戏,或者说是读者和作家(通过他虚构的侦探)的一种智力竞赛。由于读者和侦探具有同样的案情线索和破案机会,所以这类小说也是一场公平的智力竞赛。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消闲解闷的迷宫游戏,既没探索社会问题,也没有反映社会现实。' M: T, M! [3 f# ^
  美国黄金时代的发起者是S.S.范·戴恩,他的真名是威·亨·赖持(1888~1939)。他在《本森谋杀案》(1926)和《加那利谋杀案》(1927)等一系列小说里,塑造了博学多识的侦探菲洛·万斯的形象,赢得了读者的欢迎。赖特之后是艾勒里·奎恩,奎恩既是作者的名字,也作侦探的名字,实际是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 )和曼弗里德·李(1905~1971)合用的笔名。奎恩的作品一开始就把各种线索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同侦探一起破案。奎恩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荷兰鞋之谜》(1931)、《希腊棺材之谜》(1932)、《埃及十字架之谜》(1932)和《中国桔子之谜》(1934)。奎恩创办的《神秘故事杂志》对推动短篇侦探小说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时期,雷克斯·斯托持(1886~ )所塑造的“安乐椅”侦探尼罗·沃尔夫也相当著名。3 U4 n3 w4 a' X7 {- F- X/ p& \
  与此同时,英国出现了一大批侦探小说作家。最有名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1~1976),她是“黄金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善于利用扑朔迷离的布局、充满疑窦的人物,创造许多假象,最后提出令人惊奇的结局。她一生写了近70部侦探小说,塑造了波伊洛和麦波尔小姐两个侦探的形象。她的许多小说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等都拍成了电影。英国其他著名侦探小说作家包括:弗里曼·威尔斯·克罗夫茨(1879~1957),塑造了侦探弗伦奇;H.C.贝利(1929~ ),塑造了侦探雷金纳德·福岑;安东尼·伯克利,塑造了侦探罗杰·谢林汉姆;美国出生的约输·狄克森·卡尔("密室之王")(1906~ ),塑造了侦探费尔和亨利·梅里维尔;多萝西·塞耶斯(1893~1957),塑造了侦探皮特、维姆两勋爵。
) \, \" Z8 A# X& o  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一种“反传统侦探小说”的侦探小说,称之为“硬汉派”侦探小说。这类小说描写艰苦的环境和打斗场面,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刻画上,与传统的侦探作品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第—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对美国打击很深,工人失业,生活贫困,官吏贪污腐化,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优秀的侦探小说作家力图反映这种社会现实,提高侦探小说的文学水平。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创始人达希尔·哈梅特(1894~1961)和雷蒙德·钱德勘(1888~1958)。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不再是为情节需要而安排的符号,侦探本人也不是万能的英雄,他们有自己的弱点,也常常落入尴尬的处境。哈梅待小说中的侦探就是英雄加盗匪的角色,钱德勒笔下的私人侦探菲利普·马洛尽管人品正直,但仍然是不断动枪打斗的亡命徒。他们笔下的警察常常不再是法律的维护者,警察常与黑社会的组织互相勾结,而有些黑社会组织又常常得到有权势的政客的支持。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往往各有自己的性格,—般都刻面得有血有肉,给人以其实感。哈梅特和钱德勒善于使用洗练、粗俗的生动对话,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哈梅特的《血腥的收获》(1929)、《玻璃钥匙》、《瘦人》(1932),钱德勒的《大睡》(1939)、《别了,亲爱的》(1940)、《小妹妹》(1949)等,不仅是早期“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而且在文学界也赢得了—定的声誉。“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优点并未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英一些追求商业价值的侦探小说家,甚至把“硬汉派”小说推到了色惰文学的边缘。红极一时的米凯·斯皮兰(1918~ ),在以《我和陪审团》(1947)开始的一系列以麦克·哈默作主人公的侦探小说里,集中描写性和暴力,充满色情和血腥殴打的场面,直到70年代还能感到其影响。8 ^. S; |1 k/ a$ m
  有少数侦探小说家努力探索人类问题和社会现实。用德语写作的端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抛锚》和《诺言》,寻求犯罪的根源,主张伸张正义,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作家乔治·西默农的侦探小说写对人的探索,重点研究罪犯的心理活动。他关心的不是谁犯罪,而是为什么犯罪。他注重感情的逻辑,着意阐明复杂的犯罪动机。他的作品有《黄狗》、《神经战》、《奥古斯特之死》、《梅格雷和不情愿的证人》等。  ~' C) s) D& U) p
  1940年以后的著名侦探小说家还有:美国的厄尔·斯坦利·加德纳(1889~1970),塑造了既是律师又是侦探的佩利·梅森;弗朗西斯·洛克里奇和理查德·浴克里奇夫妇,写关于诺思先生夫妇的侦探故事;玛丽·J·拉蒂斯和玛莎·亨尼萨特,笔名艾玛·拉森,创造了华尔街银行家侦探约翰·普特纳姆·撤彻尔;英国的伊丽莎白·麦金托什(1896~1952),笔名约瑟芬·蒂伊,塑造了侦探格兰特;罗伯特·布鲁斯·蒙哥马利,笔名埃德蒙·克里斯平,塑造了侦探蔗瓦斯·芬。" i- L4 }+ N, l
  传统侦探小说的模式由四部分构成:1.神秘的环境;2.严密的情节,包括:①介绍侦探,②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 ③调查,④宣布案件侦破,⑤解释破案,⑥结局;3.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4.特定的故事背景。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据需要排列组合,但它们是传统侦探小说的结构基础。
3 E2 S/ Q" W! k. [3 i" W) T! R  侦探小说目的在西方仍然十分流行,在美国差不多占每年图书销售量的四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供读者娱乐消遣的作品。(王逢振)* ]3 ^+ W' p  D5 k, ~" D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1 `3 r: x, b- C; P6 u" I- A0 J: I" V1 D
历史推理小说
5 \, M. j# i# E  J9 z+ ~8 Q; b1 W% s) b) p1 `% f
  历史推理小说在欧美一般有两种类型:
( A$ H$ X# x& K* N, }. J  1)小说背景完全建立在过去的时代,称为“时代(period)侦探小说”。' P8 l! z" ^9 o$ z$ p8 a9 w- U5 N2 {
  2)同时代的侦探调查一个久远的案子,称为“超越历史的(transhistorical)侦探小说”。
$ L" F+ }! q8 E- W3 w3 P- [  前者的例子包括美国早期作家梅尔维尔·戴维森·卜斯特的《神秘大师阿伯纳大叔》,后者的例子有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时间的女儿》也是最著名的历史推理小说。8 ~+ y# T- J8 z
  [2 Z/ c) o* a8 Q) @; L
间谍小说2 X9 ]* y+ d9 o! x, Z0 F

( n% U# a' H: J1 k8 @7 W/ Q  着重描写间谍冒险而有刺激性的特殊小说体裁。间谍故事已有了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6世纪起中国就有了关于反间用谍之策的兵书。Julian Symons称他所知的第一步间谍小说是J. Fenimore Cooper的《The Spy》(1821)。现代间谍小说则发端于William le Queux和Erskine Chiders(如《The Riddle of the Sands》,1903)。约瑟芬·康纳德(Joseph Conrad)所著《特工》(The Secret Agent,1907)为间谍小说增添一部力作,而John Buchan写的两部小说《39级台阶》(The Thirty-Nine Steps,1915)和《Greenmantle》(1916)已成为经典之作。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S·毛姆(W. Somerset Maugham)、Eric Ambler、格雷哈姆·格林(Graham Green)都写过纪实但并不惊险的间谍小说。此后,弗莱明(Ian Fleming)写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富于浪漫主义的间谍小说和电影大放异彩。但是勒·卡雷(John le Carré,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1963)和Len Deighton(如《Funeral in Berlin》,1964)的作品则回到了更为写实的风格。8 e# w$ F8 `$ j7 S
  中国基本上没有间谍小说,只到一位神秘的网络作者杨恒均从2004年开始连续推出致命系列三部曲,才填补了这个空白。致命系列三部曲包括《致命弱点》《致命武器》和《致命追杀》,小说以中美台间谍斗争为主线,故事情节惊险,但小说仍然尊重三地情报机关的真实。小说推出后,不但弥补了中国间谍小说的空白,而且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w  K' }( R* a) T
) S2 q) \7 N4 w( ]1 U; @
本格派2 t* r) Q2 W" n  |  i

- }6 f4 _6 o* @5 I0 T  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共通点,是要具有“逻辑性”和“思索性”,而又可依其 “幻想色彩”及“犯罪气息” 分为本格派和变格派,简单点说本格派就是现实主义的写法而变革派就是浪漫主义的写法。本格派强调侦探小说以科学的逻辑推理作为侦破的重要手段,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反映日本社会现象。* R! o0 T, A: Y
       代表人物2 ~0 `. p5 Q* a: e5 O6 @$ W( a; d* L
  本格派是与欧美传统的推理小说风格比较一致的,其代表人物是江户川乱步,他在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地位大概也就相当于柯南道尔在欧美侦探小说界的地位了,他笔下的明智小五郎在四五十年代曾是无数日本人心中的偶像。, j% a: k8 y' M; q% V( t
  他的短篇,比如《心理测验》,完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破案,比较有创意,也比较严密,还有《D坡杀人案》,对于“联想诊断法”也有所涉及。至于他的长篇象《女妖》、《黄金假面人》之类,还是存在日本绝大多数推理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却又不善于解决悬念的通病。9 w2 [: t* v7 ], S
  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也是本格派推理的代表人物。4 a2 f. r/ a4 V* D% Y8 c6 j* A
, a0 r& c/ r9 B
7 B# i$ Z) l+ q  ~  j, F+ x3 m# Y

$ r1 J, \% g- a3 i# q5 S0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很美好很美好2 很差劲很差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22 10:59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4-24 13:35 |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28 22:14 | 只看该作者
看得有点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28 23:00 | 只看该作者
推理小说控路过~
. f! s# }- B4 @咱的两大爱好就是读推理小说,玩冒险游戏,咩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 10: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好多书偶都没看过呢[s: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 20:58 | 只看该作者
好棒!先收藏了再看[s: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8 22:24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8 23:21 | 只看该作者
会这么容易喜欢上AVG大概就是推理小说打的底吧……7 ?( p( u$ V! E: O5 R* A
我喜欢这个科普贴~不过……小挑剔一下,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似乎整理得不是很清晰,希望照顾下我这种容易逻辑混乱的人[s: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11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Ellery Queen 的小说,推理线索齐了之后就会出现挑战读者,让你不看结局自己推理。很有玩游戏的感觉。而且他的推理小说我是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严密的,没啥漏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 ChinaAVG

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小黑屋 微信玩家群  

(C) ChinaAVG 2004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辽ICP备11008827号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51号

冒险,与你同在。 冒险解谜游戏中文网ChinaAVG诞生于2004年9月9日,是全球华人共同的冒险解谜类游戏家园。我们致力于提供各类冒险游戏资讯供大家学习交流。本站所有资源均不用于商业用途。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