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前些时间开始喜欢上看纪录片的,算是比较晚上轨道了呵呵。因为没有对这个东西做过专门研究,所以以下的很多看法都是片面的感性认识而已。' k' Z! L5 t1 I# r( @
, Y8 W4 i# j& L; d3 [" p
十年前有一部很感动国人的纪录片,旅日华人张丽玲(一位浙江靓女)的《我们的留学生活》,那时候我才刚刚初中毕业,只懂游戏和动漫,不懂得欣赏纪录片,直到去年早些时候才把这部片子认真看完一遍的,虽然已经时隔十年,但震撼仍然是相当巨大,没有一部电影或者动漫比得上(我个人觉得连《肖申克救赎》这样电影都比不上它),很简单,就是因为纪录片是真实记录的(至少85%以上是自然真实的状态下拍摄的)
; l3 Z1 s; U& f; l( P5 d
! x9 |6 J# Y; k9 c/ J( ^% ]3 `7 u9 f6 x+ h
补注:有人说消申克是不同类型的片子,不能比较。可是我不懂各种电影究竟有什么差别,同样是屏幕上播出来的东西,我在这里比较的只是“观后感动”而已,并不是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 W f ]% Y% Q; T2 }
d% m: c7 a8 I V1 T! Z! W然后就觉得纪录片实在是很有很有味道,至少不用矫情造作,单纯是看一个个普通人物的一言一行(当然也必须经过导演的筛选和浓缩,但是“加工”的成分是基本上……远比演员们呼天抢地或者中弹之后倒退十几步还不倒下要少很多很多),还有聆听简明扼要的旁白就可以很感动或者感觉受益良深。
& G: K2 C0 {8 N, L, k4 Q7 n
7 H# j4 J, m& @" b% I% T6 O: j( B后来就不断去找新的纪录片资源,找到了一个可以在线观看的中国纪录片网,在那里看了不少过去的经典作品(这个不是下载网,所以会因版权问题,更新相对比较慢,但是资源还算丰富):3 s2 o7 f* r: v6 ^- h6 L
http://www.cnjlp.tv/' F/ I% o5 ^7 P3 p8 v& S+ I" @
8 k- W# i$ G* \+ Y5 W
例如张以庆的《幼儿园》,这部片子几乎就是用最直白的写实手法去表现一个最有幻想力的童真世界,令人回味无穷和深思。很有趣的就是,大人世界中义气哥们、你争我斗、金钱权势观,都在小朋友的世界中以一种很“儿童化”的天真的方式表现了出来4 j' K3 F% [! H. z+ Y, g0 b* ^1 @
7 a! O( X" ?& T1 q( u& \* G! W
; X7 j9 L$ @$ D
) D7 Y0 u: }' {+ ^8 W还有一部讲述寻找“慰安妇”证据的,涉及中日朝三国相关受害人士和友好人士的纪录片《记忆的伤痕》,虽然讲述的是一段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的历时,影片也没有好像抗日片那样大肆去鼓动情绪,但是看到各界人士,特别是日方和朝方有关人士的描写,确实是感到敬佩和欣慰,特别是那位朝鲜受害人朴永心,在相隔五十年之后,和当年的一个中国的救命恩人小伙子(现已是白发苍苍)重逢拥抱的时候,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湿了(当然是眼睛),大家看到的这张国际上最著名的“慰安妇”照片的来龙去脉,就是这部片的大背景。
# D$ l8 }+ }4 Q: I3 s# d
% C7 o* }( z. z5 F5 S$ Z: `! k2 J$ C3 ^) C i
纪录片在中国并不是很流行,我想甚至可能还没有DISCOVERY流行呢。虽然DISCOVERY也是纪实性的片子,不过和纪录片中探求的东西还是不同的。什么不同呢?我觉得是涉及到人性和艺术手法方面的东西。何解呢?我慢慢道来。(流行并非一定就是有内涵的东西)7 g4 w6 Z9 M" z, ^# G3 ]( V6 L
7 K- `. s, z0 O! h有朋友跟我说,看纪录片还不如看新闻联播,简明扼要快捷--这的确是很符合现代人的心态呵呵。跟古人相比,现代人的脑筋不乏思考,但是所思考的东西,大多是两种:一种是以自己身边的小范围利益关系的思考,另一个就是一个大集团甚至跨国集团的利益思考,说到底也总离不开利益、手段之类,而且生活节奏快,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以最短的时间获取利用最多的咨询,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在工作方面的要求,而因为习惯了二十年了,所以就连生活悠闲中也自然而然会这样要求。看电影、玩游戏、玩一夜情、玩换妻、玩动物……一切都要求简单刺激新奇和一触即发,而缺乏花时间和深度的思考--各位AVG玩家不是也经常抱怨现在的游戏界毫无内涵吗?我觉得纪录片其实就好像游戏中的AVG类型一样。
+ L# K+ p& v! }4 s4 X/ o. k6 v+ [
新闻联播是写实,但是只着重于一个结果定论,而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教育意义,却是只在于它所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和新闻不同,它着重的就是事件的过程。因此时间、规模、人物事件关系都要比新闻长,而且需要耐心的慢慢消化。因此,新闻可以天天看而不觉得沉闷,但是纪录片如果天天看的话,你一定会感觉到想吐的(并不是因为看厌而吐,而是就好像听你老妈苦口婆心说教一样,你愿意天天无时无刻都听吗?)
6 `' {1 D$ M( c6 H9 ]( ^1 E, [, m+ j' V3 ]9 L
新闻,可以说是100%真实(理论上),但是纪录片不同,纪录片原则上虽也要求真实,要求拍摄者不能人为干扰被拍摄对象的自然生活状态,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能做得到100%真实的。事实上当拍摄者对被拍摄者说一句“我想拍你”的时候,被拍摄者就已经受到了主观的干扰,不能在镜头下维持最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了。好像上述的《幼儿园》这部片,拍摄之前制作组用了三个月时间去让小孩子们先适应摄像机,然后再开始拍,而小孩子因为比较单纯,很快就能适应,基本上把制作组视作无物,因此这部片子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接近真实了。但好像《留学生活》这部纪录片,前几年还爆出“张丽玲造假”的官司,现在虽然打赢了,但实际上这部片中还是有不少人为“补充”要素的,不过最有血有肉的地方是真实的,这无可置疑。(想一想都知道:花了十年时间,自己到处借款欠债拍片,搞到住院好几次,用生命去透支来拍摄一部假片,目的只是为了賺别人的眼泪,这是正常的人类所为吗?)- G- M/ ?3 M2 S& ~' q3 C
, ^3 l8 A, O& L; X- E3 C- {. R
有一些纪录片不是以人为对象,而是以景观、实物为对象,这种纪录片就十分接近于DISCOVERY,它们所保留的“自然度”就比较高,但是一般的纪录片即使去描写一个景观,一个实物,也不会像DISCOVERY那样单纯着墨于景观实物本身,而是会对与它们有关联的人物作描写,也就是所为“人文性”--可以说DISCOVERY主要是用来传播“知识和原理”,但是纪录片应该着重的是传播“认识和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感受”。因此纪录片中会有拍摄者的主观意见、分析、特别是适当的艺术加工,例如剪辑,配乐、调色、故意去捕捉某个镜头等--这也就是纪录片与新闻或者DISCOVERY最大的不同,也是纪录片能否打动人的地方。(看新闻,你会感动得流泪吗?看DISCOVERY,你会慷慨激昂吗?但是看纪录片,会!)4 V' @: [2 R" h, j" J2 O
* z. v" u+ D4 w* g: s
的确如果纪录片的节奏和表现手法高明的话,给予人的震撼远远超越于大电影。例如一部很特殊的纪录片,卡玛韩丁的《天安门》。虽然不是生活在北京,但小时候在自己的生活地也见过那些游行、集会甚至焚烧人像等……而当那些东西再一次出现在眼前,那怕只是屏幕上,而且还是“原装正版”的北京游行集会和焚烧,给人的印象就特别震撼!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当年自己有过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就曾经发生在离自己不远的时代的中国呵呵……真实的景象……看《天安门》就比看《石破天惊》震撼得多了。/ K2 s. y# q1 O* E' v
* X4 O3 x" ^4 u) H. z0 @3 L
拍纪录片不好賺钱,特别是在中国拍纪录片更不好賺,因此现在在中国可能是以两种方式来传播纪录片:一种就是各电视台的专题深度访谈节目,例如央视的《东方时空》;另一种就是近年兴起的土豆啊奇虎啊优酷啊之类的在线微视频。前者在剧集长度和时间安排上作了更合适更“亲民”的调整,但是后者就以个人DIY的即兴Show为主,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比较贫乏的。我每天都看微视频,但主要也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偷窥欲而已。电影制作人才越来越不看重纪录片了,个人的DIY视频水平又缺乏真正的学习和提高,例如前段时间的那个张德托夫的《流血的黄色录像》,论制作和拍摄手法,的确是挺厉害,但是却是一个完全造假的片子……诚然,像张丽玲那样,用这么多年这么辛苦去追拍一个系列的纪录片的人是极少的,先不讲质量,单纯是恒心和统筹能力就非比常人,所以她做了大富电视的董事长呵呵……不过令人欣慰的还是有,例如去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颖州的孩子》就是华人导演制作的讲述中国受害于艾滋病的孩子的故事,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 i: T5 `- q- C' ^. {8 M9 m
. d. N2 k: j9 p- [# K: b不过无论怎样,我相信喜欢思考和喜欢真实的朋友,都会喜欢纪录片,或者至少会时不时看看纪录片,了解一下纪录片的发展什么的。好比我自己来说,我主要还是看华人华语的纪录片比较多,一来外语听力不太好,二来既然纪录片是反应真实生活的,那我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国家内,或者自己种族的人们的生活事情,而那些太遥远或者异族人的记录,对于我来说,和电影没什么区别……很多人都激昂的大呼爱国爱民,拒绝X货,我觉得倒不如从了解国事或者自己族人的经历开始做起。& _% _# R( E9 l' `
r- l: T# E3 v9 Q: y! N( e
今年,又看完张丽玲女士的封山之作《含泪活着》「泣きながら生きて」。这是一部内容是讲述一个分居日、中、美三地的中国人家庭的纪录片故事,然而却感动了千千万万日本人。看完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壮绝。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个典故来评价这部记录片:古有苏武牧羊匈奴忍辱不屈十九载,今有老丁打工日本含泪活着十五年。(老丁是片中记载的主人公). h, I! w" S# E8 A* n6 p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