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文:
4 }5 I! _2 _1 \# ~. ?2 B, S. q) d% a3 g( L* t( u$ z5 R5 Z+ G
Life and Death on Rails: The Symbolisms of Syberia
0 J2 W T" F! ^' f- V8 o! ?! O穿越生与死的铁路:探索Syberia中的象征意义 k* T$ T3 Q4 a2 U8 l1 X- H9 @
w6 k0 q( z$ T3 o这并不是一篇游戏评论,而是一篇探索游戏内涵的杂文。本文力求重现Syberia这个游戏中所蕴含的主题,分析作者Benoit Sokal是如何通过游戏的故事、角色和环境去表现这些主题的。请注意:这篇杂文中揭示了游戏中的主要剧情(但并未涉及任何谜题),因此笔者强烈建议玩家们在阅读此文之前,先把Syberia这个游戏完整的玩一遍,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本文,并且不破坏剧情气氛。如果你尚未玩过Syberia但仍想阅读此文的话,笔者强烈推荐你至少先玩一遍游戏的试玩版,起码要对游戏的总体氛围,还有一些细微的刻画有个初步印象。游戏的试玩版在此下载:
, m& t, z1 L( ^2 C! Y0 F' I4 \( F' A/ `( N5 ?
http://www.3dgamers.com/dl/games/syberia/demo_syberia.zip.html
9 @0 Z% n7 k' V
( v2 P0 F: z3 M4 g/ h, \: N 2 m' Y% P9 x. e% ^
% |8 Q" S6 k' @9 ?* S( O8 h% Q% I( D9 X: r* M# s" k
1.Kate Walker:几分相似于“黑塞式”英雄
- S# I$ o# u" t* \- U' Z, ^9 O! ^& v2 b3 B
"Sometimes a man stands up during supper4 t9 ^/ ^, J% [( I* j7 J# k
and walks outdoors, and keeps on walking,9 s8 p; \1 t2 Z& G
because of a church that stands somewhere in the East.1 T0 Y7 }/ \+ N# M# G, `
And his children say blessings on him as if he were dead.
3 [8 t$ d8 _- r7 X: m$ y7 d
! |7 |7 e, ?/ v% t( dAnd another man, who remains inside his own house,
: o" H3 v8 B" g, |3 e5 hdies there, inside the dishes and in the glasses,! p5 f) n! e; k, L' I3 o
so that his children have to go far out into the world
( `& `8 L ?6 I$ u1 vtoward that same church, which he forgot." & R3 ~% I" B; Y' ]1 N; d9 _; t
----里尔克(由Bobert Bly英译)(注1)
" e4 g1 ]* {0 T9 ?- x$ P' ]1 P6 e& w/ o
Kate Walker是个很典型的“雅皮士”(注2),一个年轻有为而且经验丰富的律师。她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持着一份很好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虽然,Kate Walker在游戏中的表现力,还远不及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注3)对其主人公的刻画那般充分和细致入微,但我们仍可以认为,她和“黑塞式”的英雄确有几分相似:一个表面上事业很成功,但缺乏内在价值指引的个体人物。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征,当她来到法瑞边境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办理一件看似平常的法律事务时,这趟旅程却变成了对她后来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转折点。Kate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物质追求、最终期限和社会职责的世界里,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充满压抑和精神停滞,在“生命”与“无生命”之间摇摆不定的世界;现在,她从那样的一个世界,走进了这个宁静的山区小镇。
6 Z9 ?& ^( e, g6 z e; r* Z% W/ R+ t
$ P( ?2 D3 Q2 {" j# U2 `
5 K$ g( v+ m2 Y( S1 ?: X9 DKate刚来到小镇时,她那套轻盈修身的装束,还有她与当地人交流时那种言简意赅的职业口吻,立即散发出一种明显的反差意味,一种21世纪职业女性的“酷”与小镇里落后的乡村气息形成的反差。不过,在整个故事中,形成“反差”的最有效叙事工具,却是她的手机。透过手机,我们逐渐了解到Kate在她原本所属的那个世界中的社会地位、情感联系和心理层次。Kate的手机,一开始就作为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联络工具,不断去影响着Kate手头上的任务;同时,手机又作为一种必要的情节发展工具,在后来逐渐引发起Kate对内在自我的找寻,进一步突出了她在渴求填补这种物质满足而精神空虚的生活的缺陷;反观整个游戏过程,手机又好象一个控制矛盾心理的工具,在进行任务和解谜受阻时,手机能立即帮助Kate解决困难,但平时却又总是干扰着她的旅程,催促她完成任务,尽快返回她的世界中……也许这有点像说教吧,不过仍然要说:技术会促使其使用者对各种私人干扰和义务职责变得更加敏感,更加费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技术的进步总是会阻碍个人心灵的成长,或者令人缺乏自省――技术并非助长使用者,而是奴役使用者。
2 |4 C0 x, S& H8 x, m, X s$ {3 C9 ~2 N+ Z; M" K
译注1: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9-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著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图象集》(1902)、《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杜伊诺哀歌》(1923)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资料来自互联网,下同)
, R8 M4 y" L2 L' A9 X; l! V6 `/ C8 ]! C, w5 |' g- a
译注2:“雅皮士”就是社会上的中上阶层高薪一族,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士,类似“小资”“白领”。
4 S+ N) L6 V- x5 |2 L) c' L. E& T* S9 S
译注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著名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特》(1904)、《在轮下》(1906)、《德米安》(1919)、《荒原狼》(1927,此作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玻璃球游戏》(1943)。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德米安》(Demian)这部小说写于一战爆发之后,黑塞表达的是一种反战情绪,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青年人,他由于反战而被视为叛国而产生了心理分裂的痛苦。“德米安”就是指引这个年轻人的内在价值取向的一个“神”。――虽然译者未曾读过黑塞任何一本小说,但从查到的资料上看来,黑塞幼年时期的生活,还有他和姐姐的感情,倒是有几分似《赛伯利亚之谜》中Hans和姐姐An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