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游戏本人玩的不多,接触过《魔体复活》,只玩了个开头。本人对吸血鬼文化很感兴趣,这是几年前瞎写的一篇吸血鬼文化的文字,涉及罗马尼亚的一些地理情况。偏长,有耐心者,凑合看吧。
' f8 E& t- R) G$ W7 k) O! B1 t# F; ^' U! m2 ]$ W" _
& I; k- J; s0 d5 S/ [7 f
% \3 C0 [+ N5 g- V) P. H吸血情迷罗马尼亚
3 t& q/ W1 c# t1 K( b7 q1 Y: m# }2 x8 ^
5 \# S% J9 y# e! K*******************************************************************************& `; f# g+ P" F S& o
我所读过世界上的迷信传说,都集合在喀尔巴阡山这个马蹄形地区。这里似乎是一个幻想的旋涡。果真如此,我的旅途将会很有趣。(备忘:向德库拉伯爵求证这些传说。) |. a2 v$ F0 T1 N2 h
——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之《Drucula》7 C% Z$ B3 I3 R+ \4 Y- {% Y" }6 c
, t* h7 } J7 o! m3 a, H' \
% \3 a9 ~# E$ s) w当提起“吸血鬼”这个的词汇时,今天的人们已不再陌生。强大的好莱坞让它的名字传及世界。从电影到电脑游戏,它的名字常赫然在目。虽然吸血鬼是西方恐怖片里绝对的主角,但比起面生獠牙的魔怪来,有些形象却令我们记忆更深:《惊情四百年》里悲剧英雄式的吸血伯爵、风度翩翩的基奴·里维和纯情美貌的维罗娜·瑞塔;《夜访吸血鬼》里身为异类而忧郁依然的汤姆·克鲁斯和未失冷峻的布拉德·皮特。仿佛在令人惊耸的故事之后,挥之不去的是欧洲中世纪的浪漫与凄美。0 v+ l. q5 q3 ~. K. G
说起吸血鬼的起源,好莱坞并非是它的缔造者。是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让吸血鬼成为欧美文学画廊里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在1897年创作的传奇小说《德库拉》(Drucula),唤醒了沉睡在东欧荒僻乡野的吸血鬼,使它成为一个令人颤栗而又无法忘怀的形象。从此以后,人们牢牢地记住了一个人物和一个地方:德库拉伯爵和他的家乡罗马尼亚。
" u' u5 t9 _% a, d/ X/ S- @
: }$ q* E4 ?- ~; _+ D- }9 D' }% c; w2 S! j [3 T# P0 {
*******************************************************************************" v% C b' K7 w9 I% ~; `& N
. W$ i" |5 x8 \ H) l X英国青年乔纳森·哈克是英国伦敦一家公证处的律师。他奉命前往遥远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罗马尼亚境内)的喀尔巴阡山(Carpathians)古堡,与一个叫德库拉的伯爵洽谈一桩生意,因为伯爵想购购买伦敦的一处房产。为了能和这个客户更好地打交道,哈克还到大英博物馆走了一遭,翻阅了一些介绍特兰西瓦尼亚的材料。可没想到,他一来到荒凉的城堡就被伯爵软禁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哈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德库拉伯爵原来竟是一具僵尸,一个夜间从棺材里爬出来吸食人血的恶魔……
1 ]% x6 Q7 ?( M1 _1 W——故事梗概之一
1 |2 b1 N9 S. @8 ?! H! i3 m- F* v& f6 M9 c7 _9 w3 G) |$ ~
《德库拉》4 d& e. x" S1 ~/ F" I5 V4 N" F( t
1897年,由一个剧院职员布莱姆·斯托克创作的小说《德库拉》刚刚出版,就引来伦敦报纸的如潮好评。《蓓尔美尔街新闻》认为它“极其出色”;《每日邮报》甚至将它与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和爱伦坡的(Edgar Allan Poe)《厄谢府邸的倒塌》这些英国表现主义杰作相提并论。1 b* C" u. a# k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一向挑剔的英国读者?原来,小说的问世很适合当时人们的口味,它那神秘离奇的情节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乏味的市井氛围。书中小人物具有颠覆色彩的胜利,使厌倦了庸常生活的读者们把它当作满足幻想的良方。另外,小说所展现的二元道德观的交锋以及心灵中潜在的情欲,又恰恰是对出当时社会心理的写照。
- z! u @: ?) Z1 H7 ^ {4 A5 |斯托克的本职工作是剧院的舞台监督,但他在闲暇之余喜欢阅读曲折的传奇小说和幻想故事,特别是对一些和吸血鬼有关的传说和文学作品十分感兴趣。后来一位途经伦敦的匈牙利教授范贝里(Arminius Vambery)和他讲了在罗马尼亚流传的吸血鬼德库拉伯爵的传说,成为他写作《德库拉》的决定因素。虽然只是构思一部充满浓郁幻想色彩的小说,但斯托克并没有把文字完全建立在想象当中。他常常数天泡在大英博物馆里查阅资料,掌握了大量的特兰西瓦尼亚的历史、地理、民俗知识。因此小说中主人公哈克到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的描写,显然含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3 f# m3 F4 ?/ |当时的英国文坛,以怪异幻想文学为特征的“哥德式”(Gothic)小说逐渐兴起。他们强烈反对流行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宣称个人比团体重要,激情比冷漠的逻辑更胜一筹。他们怀念过去相信奇事的时代,经常从古代和中世纪汲取创作灵感,对往昔神奇美妙的事物一抒怀旧之情,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斯托克的小说自然成为“哥德式”小说中的代表之一,让传说中的吸血鬼生机再现。/ B$ @/ P# e2 d
小说以主人公哈克日记的形式展开叙述。读者犹如亲临其境,和主人公一同置身于阴森的古堡,度过恐怖的黑夜,破解古老的谜团,经历腥风血雨的搏斗。《德库拉》集结了一切激发阅读的要素:神秘、恐怖、情欲、悬念,让读者爱不释手。它从此为那些热爱传奇历史的读者铺展了一个新的天地,痴迷于吸血伯爵的爱好者就像痴迷于福尔摩斯的爱好者那样一代代地延续和壮大着,他们不知疲倦地搜集着各种与德库拉和吸血鬼传说有关的资料,对陡峭寒冷的喀尔巴阡山和隐藏其间的幽暗城堡心向往之。
* Y; I' o$ H1 a) T( O* x& j0 t& g U( E: l
. \: Z l7 Y2 b*******************************************************************************
4 W6 U) i9 t* X0 f6 Y4 h# c0 d在伦敦时,我有些个人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走了一趟大英博物馆,在图书馆找到一些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书籍和地图。后来我在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一位贵族沟通时,这些资料对我帮助很大。8 K, q- W* S% r1 r. o) x
——《Drucula》
, t9 \' h# f) g% g吸血鬼文学渊薮
6 g4 b- J, W! [1 H来到大英博物馆的游客完全可以效仿当初斯托克的做法,从汗牛充栋的资料中,寻找到吸血鬼传说的来龙去脉。$ \! q" N- X; b! ]& b: c0 w
其中的一部分是古老的欧洲民间传说和宗教信仰。这些内容十分庞杂和离奇。大约在17世纪,整个欧洲都散布着吸血鬼的迷信。特别是东欧的咯尔巴阡山地区,很可能是这种民间信仰的发源地。! J! a3 D }8 X$ q/ j( S
而另一部分则是和吸血鬼有关的文艺作品。19世纪启蒙运动鼓吹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消弭了有关吸血鬼的传闻,但却未能阻止人们在想像世界中赋与它各种面貌。1748年,有个叫奥森费尔德(Ossenfelder)的德国人在他的一首短诗中,预示吸血鬼即将透过文学而复活。5 A7 y$ }! D1 @# y, _( T+ i
1816年7月,英国著名诗人拜伦(Byron)在瑞士的日内瓦和人打赌,要写一部以吸血鬼达尔韦(Darvell)为主角的小说。这部小说后来未能完成,但是拜伦把小说的情节告诉了他的秘书兼私人医生波里道利(John William Polidori)。波里道利对拜伦不满,最后与拜伦分道扬镳,离开瑞士回到英国。这时,波里道利开始写一部中篇小说,以拜伦未完的故事为大纲,更换了人物的名字,吸血鬼达尔韦变成了吕特温爵士(Ruthven),是个随便勾引良家妇女的浪荡子,其性格和作风与拜伦本人神似。这部中篇小说命名为《吸血鬼》。1819年4月,《新月刊》发表了这篇小说,主编私自把小说的作者改成拜伦。
& e4 J! H$ j0 u% p1 U8 b0 S 当然大英博物馆也收录了斯托克的作品。+ b; v2 j& T9 F' I
至于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还有一段后话。1897年出版时,作者删去的第一章,后来由其遗孀在1914年另行出版,取名为《德古拉的客人》。故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女爵德·格拉茨(Dolingen de Gratz),她同样也是一个吸血鬼。0 `0 ^! n3 c& n3 D F( L9 ^7 ]
+ ?- k- `( T+ y+ T
2 o5 x. S9 F7 l5 ^, V*******************************************************************************8 N# a, v# t) |6 Z$ j
* z" W% \7 b e0 y: F5 T
哈克暗中窥伺伯爵的行踪。他发现,德库拉伯爵具有传说中吸血鬼的几个最典型的特征:它只能在夜间活动;没有映像;害怕大蒜和十字架;可以随意变成动物的模样;依靠血液来维持生存。后来德库拉的幽灵来到伦敦,善恶双方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对决。开始时德库拉占据上风,他将魔掌伸向哈克未婚妻米娜的好朋友露西,不幸的露西在血被吸干后死去。后来哈克扭转了颓势,他和米娜、范·赫尔辛教授以及美国人昆西·莫里斯一同击败了德库拉。莫里斯用匕首刺穿了德库拉的心脏,他霎时间化为灰烬。
* [- f0 w* |. y——故事梗概之二
2 e- m. o; B; M' t- I7 r5 e与哈克同行
7 c8 c( @2 {0 `: z# J7 ~; c小说是从哈克的旅途开始写起。哈克乘坐火车的穿越欧洲大陆,跨过多瑙河到达罗马尼亚。他在一个叫比垂斯小车站下了车,独自一人前往咯尔巴阡山的古堡,开始了他的惊耸之旅。今天,不少旅行者都遵循着和小说中相仿的路线,展开他们的“德库拉之旅”。令旅行者惊奇的是,这条路线上的许多地区依旧保持着其古老的风貌,也许他们所见到的一些景观和小说中哈克所见到的并没有太多的差异。) [5 M2 l ~6 O' H5 T+ |
: b% ~5 r. I# l! l v
比垂斯(Petris)1 Y- W' i9 z* [* |0 P4 C2 S
比垂斯小城位于罗马尼亚的西北边陲,大约在边境城市阿拉德(Arad)以东100公里。古朴的街道似乎让人回到了100年以前。这里风景优美,像是19世纪的田园风光。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只有马车。农田里干活的人们非常友好,如果时间充裕,完全可以和他们一起生活上几天。与主人一家围坐在厨房的餐桌边,品尝着可口的菜肴,啜饮着浓烈的农家自酿酒,再聊聊当地风土人情,特别是应该听他们讲讲最原汁原味的吸血鬼传说。" }. b$ ~6 }! V. N' n3 O
他们会有根有据地讲起狼人在荒郊野林里奔跑;发出夜鸟般嘶鸣的吸血鬼在喝人血;在神秘幽深的魔林里,隐藏着巨龙“巴劳里”,它们嘴一张牙床就插进云层里。还有身长巨翅的怪兽“兹梅”,专门掳掠少女。而谈到德库拉,游客却会发现,罗马尼亚人都乐意把他说成是一位民族英雄。
% A$ L3 Z5 H2 e$ }7 [0 n# v6 u, g9 E* D/ {
The Borgopass
8 Z% l! A P* j- a v从petris继续驱车向东,经过了Deva, Alba Julia, Cluj-Napoca, Dej and Bistrita. 城之后就到达了位于罗马尼亚北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Transylvania)。这里是小说中故事的重要发生地。特兰西瓦尼亚的意思是“穿过森林”,有人称它为维也纳森林和黑海之间的神秘地带。然后从一个叫Birhau-pass的关口(它更为知名的一个叫法是Borgopass ),进入咯尔巴阡山脉(Carpathians)。这是个令人异常兴奋的地方,因为小说里德库拉的城堡就坐落在这里。在这里的首要任务是要找到歇脚的地方。在距关口不远的一座山的山顶上有家城堡式的旅馆。那并非是小说里的德库拉城堡,但它的名字却很愿意和德库拉扯上干系——“德库拉城堡旅店”。% Y; z9 h- ~* E. ]' N P5 z. D6 s
9 e z# r( I { `# ^3 |Muntelui湖. b; j+ k4 i$ \% k9 N! H
第二天清晨,穿越Via Viatra Dornei到达Muntelui湖。来这里的人们无不被其美丽的景色陶醉。青翠的山谷被浓密的森林环绕,珠帘般的瀑布从岩石上落下,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牛羊则悠闲地穿过公路,丝毫不把行驶的汽车放在眼里。再穿过漂亮的Lacu Rosi山口,向西南的Gheorheni前行,到达罗马尼亚的中部的希吉舒拉城(Sighisoara)。
7 J, f- K2 Q4 w$ ` t4 p8 _
9 @& g/ {* m+ E" E! k# f3 } , c% G) D$ g8 K. |* N+ U
“门内站着一位高高的老人,脸上除了一道又长又白的髭须之外,修得很干净。他从头到脚一身的黑,完全找不到任何有颜色的污点。他手拿著一盏银制的古董灯,灯里的火焰并不是燃烧煤炭或是任何灯泡的。它由敞开的门缝照出来,后面拖了一道微微抖动的影子。老人用右手以很有礼貌的姿势请我进去。”4 E+ @ z3 a# Q! w
——《Drucula》
, q; i8 A' Q0 E, H" @
2 s7 i/ A9 c7 r: X h
& s, s: |' w2 k德库拉故乡——希吉舒拉(Sighisoara)
6 J5 h1 k2 {6 }4 j: q% r2 ?- c希吉舒拉城是罗马尼亚旅游的一个亮点,对德库拉迷来说更是非同一般。这里离首都布加勒斯特300多公里,有居民3万人。整个小城在青山环抱之下,有古老的城墙,富丽堂皇的中世纪中心和罗曼蒂克的狭窄街巷。城市的一角,竖立着一座德库拉伯爵的铜像。和煦阳光映照着他消瘦、忧郁的面庞。铜像的背景处,一座建于14世纪的钟楼(Clock tower)格外醒目。钟楼是城中最美的建筑,很多人登上它俯瞰小城和附近的森林。钟楼实际上是个小型的科技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一些中世纪的外科器械,有些工具看上去很吓人。) M/ B( A7 R/ g
每年的8月下旬,小城都要举办中世紀艺术节(Medieval Arts Festival),那是此地最热闹的时刻,黄昏时在小镇的啤酒屋或小餐馆里享受一顿烛光晚餐,很有中古时代的浪漫感觉。
; p; k' p: P0 {+ ]9 K
4 W# g2 S: Q0 m* U/ T1 Q伏勒德·德库拉的寓所(Vlad Dracul house)
. J" b$ T! x/ _/ g9 b. f在恐怖故事中出尽风头的德库拉伯爵,罗马尼亚历史上确有其人。伏勒德·泰普斯·德库拉(Vlad Tepes Dracula)生于1431年,死于1476年。其父亲与祖父都是特兰瓦尼西亚地区的小国王,名字也都是伏勒德,因此当德库拉继承王位之后,又被称为“伏勒德三世”( Vlad Ⅲ)。后来,德库拉家族移居瓦拉基亚大公国,所以也被称为瓦拉基亚大公。8 K% _ ^: Y* d1 @* m4 }7 q- o2 f
德库拉一生骁勇善战,在位期间一直与入侵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英勇作战。他曾两次大败敌军,最后战死疆场。德库拉战功卓著,在罗马尼亚人眼中他是一位为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但德库拉性格异常残暴,每每抓获俘虏,都要施以刺刑(即以削尖的木桩立于土中,将敌人刺挂尖端,流血而亡),因此得到了“穿刺王伏勒德”(Vlad the Impaler)的恶名。或许正因为德库拉的残暴,他最终和传说中的吸血鬼融为一体。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德库拉最擅用的刺刑,在斯托克的小说中成了他的致命伤。
% Y5 C; A; T& ^* J/ o% p* [' S% ` M2 L0 K: h! Y
在希吉舒拉城中的许多中世纪的房子中,位于钟楼东北角的那座黄色建筑就是德库拉的寓所(Vlad Dracul house),伏勒德三世出生在那儿。他的父亲也曾在这里生活。在房子里有个餐厅Restaurante Bararie,不少游客乐意在此吃一顿不寻常的饭,边吃边想象着德库拉伯爵用餐时的情景。同好多罗马尼亚的餐厅一样,这里没有菜单,供应的是汤、小片的猪肉和一些蔬菜,味道很不错。这里还供应一种红酒,名字很富有神奇色彩——“德库拉之魂”。餐馆的招牌是一条黄色的龙,同样的标志还出现在餐馆的盘子上和街上销售的壁饰上。原来德库拉家族一直以龙为族徽,德库拉这个词在罗马尼亚语里就是“龙之子”的意思。' `7 |5 x3 S* v( F, D: a3 _
最让人着迷的东西在一面墙壁上方的角落里。近两年这里新发现了一些壁画,它们原来被上面的涂层覆盖着。壁画上有一幅男子肖像很引人注目,专家认为这就是德库拉伯爵。如果这是真的,它要比街上的铜像更加可信,很可能是德库拉伯爵今天唯一可见的形象。
q: }6 {) ~ r, c% \* I
4 d/ _5 A6 d0 `4 K% r0 b
; E. }/ F- L( r: R/ c. o很难在任何地图或书上指出德古拉城堡的正确位置,因为到目前为止,有关这地方的地图都没办法和陆地测量的结果互相参照。' P R6 e4 V- G1 G- R
——《Drucula》
7 D% K/ V* x7 Y小城布朗(Bran) 2 }$ n" J- q7 u6 _; g
从希吉舒拉出发,经过Brasov到达另一座小城布朗(Bran)。这里耸立着著名的布朗城堡。这座建于1377年的城堡位于特兰瓦尼亚和瓦拉基亚(Wallachie)的边境线上,修筑于一座小山顶上,另一侧就悬崖。城堡最早的作用是为了阻挡土耳其人的进攻,1382年建成后,这里逐渐成了当地集军事、海关、行政管理、司法于一身的政治中心。布朗城堡原先没有门,想进去的话只有跑到城堡南边,顺着上面扔下来的绳梯爬上去。现在的大门是后来修建的,需要沿着山上的台阶走100多米才能到达。里面的门厅非常宽敞,但没有窗户,光线黯淡。屋内只摆放了几只青铜罐子,阴气森森。一般到罗马尼亚旅行的人都会把这里当作是“德库拉城堡”,因为罗马尼亚人竭力这么宣传。但真正对吸血鬼传说有研究的人却认为,这里是只是德库拉祖父居住过的地方。
/ [9 }# f0 I1 {在罗马尼亚境内,有多座德库拉城堡。它们有的是不同德库拉在不同时期的居所,有的则只是传说中德库拉的宅第。大多因年代久远,而失去了确切地记载。这反倒留今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V5 Q" ~7 x2 E% R' c& F1 i
! }0 d3 ]$ z+ d
# |- @$ j9 _8 l. E0 o# z vSinaia
" p( u( m Q0 C- U5 y下一站是Brasov南部的Sinaia城,这里有最棒的旅游景点:Peles庄园(manorhouse Peles)。这座保存完善的皇室居所由Carol一世王在1883年建造,里面布置满了美丽的家具,非常有皇家气派。
9 ^9 W" m) s1 S- h% [! s( M+ W/ @
6 ]5 n3 t( p1 B9 V/ l1 s特尔戈维什泰(Tirgoviste)3 F8 I ~1 v H. X# M1 `2 N
从Sinaia继续向南到达瓦拉基亚(Wallachie),然后再穿过咯尔巴阡山,抵达一个灰色的工业城市特尔戈维什泰(Tirgoviste)。这里是有一座真正的德库拉城堡。
; d4 r1 [! \8 ~9 Q7 i% |6 s在1436到1437年间,德库拉成为罗马尼亚三大公国之一的瓦拉基亚公国的王子。他的家庭在特尔戈维什泰为他建立了的居所,使这里成为高贵的首府。伏勒德跟随他父亲在这里居住了六年。在1442年,由于政治原因,德库拉和他的弟弟Radu一起成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丹Murad二世的人质。德库拉在土耳其一直待到1448年。而他的兄弟则待到1462年。这段在土耳其的囚禁经历无疑在德库拉的成长轨迹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在那一时期产生了对生命的悲观情绪。实际上,土耳其人在向他告知他父亲被人暗杀的消息之后(1447年)就将他释放了。同时,他也知道他的哥哥Mircea被土耳其人杀死的消息。亲人的死讯深深地折磨着他,从此他对特尔戈维什泰的人们耿耿于怀。* H& f, f1 \! A, X) S* @
这里迄今还能见到的一些15世纪的宫殿遗迹。一座塔、一座教堂与德库拉时期的宫殿遥遥相望。在塔内人们可以看到和德库拉事迹有关的展览。那座中世纪的教堂,据说当初德库拉经常光顾。这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室内遍布的精美木刻家具和满墙的绘画、雕刻。4 @# i- N7 V! t* T
城中还有两尊优美的德库拉雕像。从两尊雕像所展现的风采上,看不出德库拉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的痕迹,完全是一个正面的英雄形象。这也表明德库拉在罗马尼亚人心目中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N0 T6 J! J1 d _0 l
罗马尼亚人对德库拉的崇敬可能出于民族情感,但由此也反映出这个民族渴望独立自由的心声。历史上这里经历过多次血腥的战役,他们抗击过入侵的匈牙利人、萨克逊人和土耳其人,有句著名的瓦拉西亚谚语是他们的座右铭:“战斗至死”(Da pemaoete)。
+ _$ d* C" {) M4 H! }5 L7 N4 S5 Y3 c; Q$ Q0 M( ~
Arefu& f$ W C) Q9 S4 J1 A; d& s
从特尔戈维什泰向罗马尼亚西南部,沿Arges河到达Arefu城。在Arefu城边的喀尔巴仟高山旁,坐落着另一座神奇的古堡Poenari 城堡。它是罗马尼亚与德考拉有关的景点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真有传说中的德考拉城堡的话,这里是最有可能的一座。罗马尼亚人称它为"Cetate Poenari”,因为它更像是一座堡垒。城堡坐落在1200米高的峭壁上,峭壁下面是Arges峡谷。实际上,这座城堡与斯托克的小说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是历史上真正的德库拉故事发生的中心。; a& W( a2 H% A+ N, d
到达要塞,你必须先要攀登1500多步,到达山边,然后穿过一座狭窄的木桥。登临这里异常艰苦。堡垒占据了山顶的有利地形。它的外墙就像是山体岩壁的延伸。从这里俯瞰Arges山谷恐怖得令人透不过气来,而城堡内部则弥漫着浓重的的中古气息。2 e' m' K5 n" }7 a; Q0 m
Poenari要塞建筑是德库拉暴力的杰作,这个恐怖故事在1457年被详细记录在案。当时,德库拉邀请一些贵族在特尔戈维什泰参加一场盛宴。这完全是一次鸿门宴,当众人用完餐后,德库拉的兵士将他们团团包围,绑起来带到流向 Poenari的Arges 河,强迫他们修建高山军事堡垒,不从者马上被处以刺刑。德库拉认为,这些人应该对他哥哥Mircea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几个月里,干苦工的贵族们受尽折磨,最后活下来的人也被刺刑处死。而对德库拉来说,他既为自己的兄弟报了仇,又获得了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同时也是一座很好的避难所)。
- t% C W8 H% A' Z( H& K: z' x$ _+ u7 [+ s
南喀尔巴阡山(The South-Carpathians)
# l) `. n- A) `8 f& J# o X3 T从Poenari 出发向Vidraru湖进发。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由一道堤梁穿过湖水。巍峨的山峰好象一座巨大雕塑俯视着湖面。继续向南咯尔巴阡山前进,山路爬升越来越高。这段路的海拔有2000米,最高处可达Bilea Lac积雪的顶峰,深入云中。
0 s; |0 |3 ^+ ]) S2 b( N越过高山,则是另一番景色,这里是美丽辽阔的特兰西瓦尼亚平原。不久即可抵达下一站Hunedoara城。
6 A! l7 s! V# A2 J+ C6 R2 F0 v
* w5 k. j, o, \3 {. J; f# E- gHunedoara城堡5 `# |: n1 |8 l' ]2 S B1 h
Hunedoara城好象处在一个巨大破工厂的阴影里,空气中漂浮着尘土的味道。城中也有一座德考拉城堡。这是特兰瓦尼亚一座出名的14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其他几座古堡不同的是,这里几乎无人问津,甚至很难见到一个工作人员。当然它与其他城堡不同之处,还在于里面几乎空无一物。昏暗的墙壁围拢着一个空荡荡的空间,既没有家具也没有其他物件。清冷的房间,漆黑的过道和楼梯笼罩着一层幽灵般怪异的气氛,说不定德库拉伯爵的幽灵就居住在这里的某个角落里……% N6 j' Q7 a6 X0 ^- Z
! w# \/ L! H$ k' _
0 z/ X1 N2 ^" x1 P L( [0 }& F*******************************************************************
. A" I: u: e3 Y) \" [我城堡的墙已经坍塌了,有很多阴影,冷风从坍塌的城堡和窗子吹过。我爱那种阴暗和影子,在这气氛里,我可以独自思考。
8 a9 }: }$ n0 A1 @$ C( ` ~% u. E( l* H+ g+ l; {
——《Drucula》 |